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匠心獨運(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代的菊花瓷工藝,特別是彷官窯的菊花瓷工藝,做起來還是很不容易的。
而在開封,就有人開發出來了這種技術。
至於怎麼開發出來的,那就需要技術了。
其他地方有瓷塑工藝、麵塑工藝,而開封有官窯工藝。
所以,國內一位大師從麵塑工藝中受到很大的啟發,開始了創新,因為瓷塑和麵塑是相通的。
如何把瓷泥做成菊花,他嘗試了很多遍。
官瓷是開片瓷,追求開片紋,而菊花瓣細長,容易斷裂。
所以很多時候嘗試用官瓷的瓷泥做菊花,都會失敗。
後來,用一種高領土做成菊花,單獨燒成菊花,但是與官瓷泥一起就燒不成。
因為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泥,高白泥燒製溫度是1380度,而官瓷泥的燒製溫度是1260 ~ 1280度。
這就導致兩種瓷泥在一起燒製的時候,官瓷燒好了,而菊花燒壞了。
或是菊花燒成了,官瓷燒壞了。
傳統官瓷泥與高白泥的燒製過程,這是一個科技攻關專案。
第一,調低高白泥的燒製溫度。
第二,提高官瓷的燒製溫度,就在這兩者之間尋求燒製溫度匹配。
第三,在燒製過程中,採用先還原、後氧化的方法,成品率逐漸提高,這樣可以說是很成功。
經過反覆試驗,終於成功。
菊花瓷的製作工藝複雜,菊花的花瓣是線狀的,細如髮絲,最細的只有1毫米左右。
在製作的過程中,做菊花的瓷泥,在乾的時候,它容易斷;
在溼的時候,它是比較軟,所以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花做好、組裝出來。
這就要求塑瓷工藝、塑瓷功夫相當成熟,把握不同程度,把握時間相當精準。
只有這樣,才能做出來非常精美的菊花造型。
菊花瓷把瓷器燒製、瓷塑塗彩等技術結合在一起,在北宋官瓷原有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這樣在瓷質製作領域的推陳出新,十分難得。
主要是我們的老祖宗們,都太給力了,他們已經把可以想到的所有瓷器品種,都做了一遍。
所以,留給我們現代人發揮的餘地,已經很小。
這也是創新的難得和難度!
當然,如果不一味追求彷古,而是重新,現代人的優勢還是很大的。
在材料上,原材料是不能變的,但是儘管不能變,卻可以嘗試用新材料。
比如說原材料西司土都沒了,就嘗試用其他瓷土代替。
儘管這種嘗試過程很艱辛,但也能達到與北宋官瓷相媲美的那種釉色。
在造型上,官瓷的傳統造型以青銅器造型為主,除了保留傳統造型之外,要與時俱進,做出適合時代的造型。
如鐵塔、龍廳等有開封文化元素的造型。
還有李清照的造型,也嘗試各種現代人物造型,如現在比較提倡的一些英雄人物造型。
在燒製上,菊花瓷的燒製牽涉到菊花瓷泥與底部盤子的銜接,必須達到高度一致。
在製作過程當中,可以嘗試用高白瓷做菊花瓷,也可以嘗試用官瓷、汝瓷、鈞瓷等不同的瓷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