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費大量資本,還有時間,最終還有很大的可能彷制不好。

這樣康熙青花萬壽大尊這樣的重器,對於那些急功近利的現代人來說,就沒有彷制的必要。

因為就算是成功彷製出這樣一件重器,耗費的成本太高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還很有可能,會彷制不出好的效果,所以彷制它有點得不償失。

當然,如同陳文哲這樣手藝高超的另算。

因為陳文哲有信心一兩次就燒製成功,而其他人就不太可能達到這種高燒成機率。

燒製青花萬壽尊很難,所以一次肯定不可能燒製一件,甚至都不可能是三四件,因為誰也不知道最終能燒製成功幾件。

據專家反覆對比、辨識,發現這件上拍的萬壽尊,其上的壽字跟另外兩件最有名的相比,十分相似,甚至是一樣。

它也主要由1000個不同的字或字形構成,且按一定規律各書寫10遍。

字與字形都是源於古體籀篆,或取自鐘鼎銘文,或來自巧思妙想和藝術創造。

還有這些字均為青花,典雅純正,藍豔欲滴,觀之如飲甘飴;

字型統一篆書,古雅流暢,生動宛轉。

或像鳥蟲,或如圖桉,或似符咒,變化萬端,不拘一格,蔚為大觀。

這樣的單件字數最多的古代瓷器,目前全世界發現存有六件完整器。

除拍品外,故宮博物院、金陵博物院、大海龍美術館、香江中文大學文物館、漂亮國有一位收藏家,各存有一件。

雖然是這樣,但是這些萬壽尊每一件都彌足珍貴。

還是那句話,就算那些忠臣們告訴康熙,他的那件是唯一,剩下的備胎也可不能敲碎。

到了現在,根據一些專家推測,當時應該燒製了9件,暗合“九鼎”之說。

鼎是古代立國之重器,象徵政權,春秋時楚莊王曾“問鼎中原”,意欲奪取天下。

有意思的是,在圓明園遺址、平安大街、盧溝橋附近,曾出土過三塊萬壽尊殘瓷片。

專家研究認為,這三塊殘片,分屬不同的三件萬壽尊。

最重要的是,這三塊殘片與以上存世的6件,恰好合為“九鼎”。

瞭解了這麼多,經梳理,陳文哲已經能把握住這些萬壽尊的特徵。

通體有規律地排列,一萬個“壽”及“壽”意字。

以“壽”字為主,間以與“壽”字緊密關聯或指代吉祥、會意象形的組合字。

如萬、十千、千秋、萬壽、三皇等。

一萬個字,佈局巧妙,在器身上規整排列。

橫看75列,每列130字;縱觀130行,每行75字,計9750字;

頂部盤口兩圈,每圈77字,外口沿和足圈各48字,計250字,合一萬字。

字形大小隨器身位置而變化,密如蟻聚,卻又井然有序。

知道很多字型是怎麼創造來的,還知道怎麼排列。

在製作好的器型之上,按照大小比例分隔開來,正好書寫一萬個字,就可以正式開工。

這一切,安排的明明白白,十分巧妙。

如果是讓陳文哲現在自己製作,他也肯定要仔細計算,仔細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