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萬壽尊的困難很多,但是對於陳文哲來說,其實還是書寫最麻煩。

原來陳文哲就知道有這麼一件大型瓷器,因為他實在是太有名了。

康熙大帝嘛,萬壽尊、千叟宴、百鹿圖什麼的,流傳甚廣。

可是知道它,並不是太瞭解它,因為連怎麼製作這麼一件瓷器,他都摸不到門道。

主要是不清楚,那一萬個壽字到底是怎麼寫的。

要是真的製作這麼一件器物,書寫的麻煩在哪?這一切說起來還跟千叟宴有關!

如此耗時費力的青花瓷萬壽尊,除了給獻給皇帝,估計沒有人會去製造。

也只有真正製作起來,才會深刻認識到這一點。

康熙六十大壽時,正值清朝的鼎盛時期,國強民富,天下一片繁榮景象。

故此,在眾大臣的安排之下,準備為康熙舉辦一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盛大壽宴——千叟宴。

康熙想要邀請天下65歲以上了老人,赴宴同慶,一來踐行孝道,二來安撫天下人之心。

既然是過大壽,肯定就少不了壽禮。

因此這些貳臣們,操碎心了!

究竟什麼樣的壽禮,才能讓康熙皇帝眼前一亮呢?這是大臣們日思夜想的一大難題!

大臣們一商議,決定製作一件青花瓷尊,不過一定要是獨一無二的。

於是就準備在青花瓷上寫字,究竟寫什麼字最合適呢?

大臣們思來想去,最後寫下了一個“壽”字。

這樣還不算完,還要求在青花瓷尊上全都寫滿壽字,而且必須是不一樣的寫法。

按照當時的制瓷水平,燒製青花瓷尊沒有什麼難度。

可是要用不同的壽字填滿,就顯得極其困難了。

首先,大臣們在紙上模擬寫壽字,然後由工匠謄抄在青花瓷的素胚上。

這一步可就關鍵了,一筆一劃都不能錯,不然就前功盡棄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哪怕是最後一個字寫錯了一筆,都要全部打碎重來。

即便是成功的寫滿了壽字,接著在燒製的時候,也會出現一些難以控制的情況。

比如溫度不合適,導致青花瓷,或筆墨的顏色深淺不同,這時就依然需要打碎重來。

這一點在粉彩百鹿尊上,也有同樣的問題,因為粉彩的髮色,只要有一種不行,甚至是哪一筆不行,那整件瓷器就廢了。

最後,不管是粉彩的百鹿尊,還是青花的萬壽尊,都成功的燒製出來了。

但是,運輸到京城也是問題,畢竟按照到的運輸條件,在路上顛碎幾個也都是正常的。

《最初進化》

好在這些我大清的忠臣們有妙招,他們一開始就召集了大量的工匠,先讓他們日夜不息的練習寫“壽”字,直到最後能一口氣全部默寫出來,以避免在素胚上犯錯。

然後是燒製,要求工匠一次性燒製幾十件,然後從其中挑出最好的一件,送到京城。

大臣們驗收合格之後,則選擇出其中的2件,一件作為壽禮,一件作為備份,以免出現什麼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