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一件粉彩百鹿尊,不說粉彩的髮色問題,只是繪圖就很麻煩。

這隻尊整體繪滿工的百鹿,襯以山林、小溪、靈芝、花草等景物。

蒼松翠柏下群鹿或奔跑,或相偎,或憩息,形態各異。

畫面中山石、樹葉多以綠彩繪成,施彩濃厚;

群鹿、枝幹以赭、黑等彩作畫,群鹿活現,枝幹蒼勁,筆繪生動細膩。

百鹿尊號稱是清乾隆早期,宮廷製作的最為華美的裝飾瓷器之一,這還是很有道理的。

這種尊因其造型似牛頭,所以又名“牛頭尊”。

又因器型多繪百鹿紋,所以又叫百鹿尊。

這件瓷器胎體厚重,肩部附螭龍耳,造型端莊。

器腹以粉彩繪山水百鹿圖,百鹿神態各異,或奔跑、或嬉戲、或覓食、或小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四周襯以參天古樹,山巒疊嶂及瀑布溪流,繪畫形象生動,自然逼真。

加上這件瓷器是粉彩施釉,配上上圖,讓這件大器更顯漂亮。

而漂亮的東西,自然是不容易做。

比如這件粉彩百鹿尊,它胎體厚薄均勻,輕重適度,釉色青白,色彩鮮亮,層次鮮明。

其上山石、樹木、群鹿繪畫生動傳神,可謂乾隆時期的標準畫面。

甚至鑑別乾隆粉彩瓷器山水畫面時,可以以此畫面風格為依據。

可見粉彩百鹿尊,代表了乾隆時期粉彩的最高繪畫水平。

這件粉彩百鹿尊是乾隆早期作品,因乾隆三年時已有御旨,將洋彩百祿雙耳尊照樣燒造不要耳子的記載。

此尊清道光、光緒時彷制頗多,只不過,技術要是不好,就算是同屬於一朝的官窯彷制,也彷的不行。

就說光緒彷品,外觀的形體色彩,紋飾均接近真品,但給人的感覺,器體線條笨拙,口薄壁厚,分量更加沉重。

還有釉面,呈現青綠色,還不不平潤。

底部釉面泛黃,足部修胎粗糙。

紋飾繪畫更是“偷筆廠意”,色過於濃厚。

山石樹木層次感差,群鹿神態呆滯不活躍。

這一批官彷官的作品,大多彷寫“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字型粗大不規整。

還有彷品的雙耳,多為粉紅彩牛頭或胭脂彩螭耳,這也是不同之處。

粉彩瓷之所以漂亮,完全在於“玻璃白”,與繪畫技法緊密結合。

粉彩的效果,就是利用“玻璃白”的乳濁作用。

這種效果可以使彩繪出現濃澹凹凸的變化,增加了彩繪的表現力,讓畫面粉潤柔和,富於國畫風格。

因此,這種工藝才能博得“東方藝術明珠”的美稱。

這樣一件瓷器,就算是對於陳文哲來說,也是有一定挑戰性的。

要想彷的好,粉彩的釉料是關鍵,要不然為什麼光緒時期的官窯都彷不好?

還有就是繪畫技巧,“一鹿三千筆”可不是說著玩的,最後才是粉彩工藝。

這一切結合起來,才能讓這件粉彩百鹿尊被乾隆那麼重視,還成為了時間中華國寶級瓷器之一。

這樣一件瓷器,極具收藏價值,就算是現代藝術品,送入博物館、或者是自己收藏,都有很美好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