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獸面紋提樑卣的蓋面飾獸面紋,獸面之間飾以相對鳥紋。

頸部前後各飾一突起的獸首,其兩側飾以夔龍紋。

龍首朝向獸首,其上下飾以弦紋,腹部飾獸面紋,圈足飾一鳥紋帶。

蓋與器對銘:“作寶彝”三字。

此卣形制、花紋與琉璃河另外出土的圉卣均一致。

其獸面紋獨具風格,是研究燕國青銅器的最有價值的資料。

燕國是西周初期分封的諸侯國,其政治中心就在首都一帶,首都房山琉璃河有燕國古城址和古墓葬。

乾隆的這種古典主義情懷,是繼承了宋、明以來,文人好古的傳統思想。

所謂:先王之盛德在於禮樂;文士之精神存於翰墨;玩禮樂之器可以進德,玩墨跡舊刻可以精藝,居今之世,可與古人相見。

這種好古的觀念,也就帶動了模彷古器物的趨勢。

清宮彷古器向來有造化鍾神秀之譽,基本為宮中造辦處製作。

以乾隆朝為代表,大致可分為三類。

一是在形制上彷古彝器,即以《宣和博古圖》、《西清古鑑》、《寧壽鑑古》、《考古圖》裡的青銅器為藍本進行彷古,這一部分佔彷古器的大半;

二是彷照前代的古玉製作新玉,在形制和紋飾上加以模彷和創新;

三是在風格意蘊上彷古,器型和紋飾雖多有增損,但著重彷其神韻。

傳世乾隆御製藝術品中,有大量臨摹古物器形紋理,及風格的宮廷工藝作品。

其中的玉器摹古品可謂曠世第一,歷朝均沒有如此的數量規模、材料等級和工藝質量的作品群,所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還是說剛才那件黃玉圭璧,它即是乾隆時期宮廷彷古器之典範。

它用料奢貴,造型古樸,深具上古吉金重器之古雅樸拙,唯美神秘,又融合了盛世制器之富麗雍容,恢弘大氣。

這樣的清代宮廷對於瑞玉和禮器,主要有兩種用途。

一是在特定的場合,按傳統加以使用。

二是把他作為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加以學習,研究收藏。

《清文稿》卷八十二吉札記:祭品,……玉、帛、牲牢、玉六等,上帝蒼璧,皇帝祗黃琮,大社黃圭,大稷青圭,朝日赤璧,夕日白璧,舊制社稷壇,春秋常祀用玉,禱祀則否。

這說明清代宮廷,在吉禮中使用了圭、璧、琮等禮器。

這件圭壁,整器飽滿充盈,極富美感,凋工精細,工藝繁複,匠心獨運。

大處利落痛快,小處精妙傳神,師古而不拘泥於古,高古而又深具新意。

可以說是完美結合了上古悠遠典雅之韻味,與清代繁複雄渾之藝術風格。

這些重器在繼承中變化求新,展現了乾隆一朝宮廷制玉的風範。

如果說這一件圭壁是繁複雄渾之物,那麼壓在這件圭壁之下的一件小巧之物,那就是匠心獨具了。

現在這裡的乾隆工玉器不少,但是說到小巧玲瓏,獨具匠心的還真有一件。

&n的玉獾,白玉凋刻。

這一件白玉凋,凋刻的是一獾臥伏於地。

它曲頸回首,短吻,圓目!

耳內有凹槽,身軀肥碩,線條優美,肌肉感十足。

四肢收起縮於腹下,爪為握拳狀,長尾捲翹貼於體側,底部腹部亦豐潤圓凸,工藝精湛,形象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