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德化青花(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打撈上來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瓷器,所以更具有代表性。
最起碼,這些瓷器,沒有疊加黏連在一起,這就是好事。
可惜,這些瓷器的釉面,不可避免的會被海水腐蝕。
現在這些瓷器剛剛出水,情況還要好一些。
如果不懂的養護,這些出水的瓷器,很快就會爆皮,造成釉面脫落,那個時候,這些瓷器就沒法看了。
此時這批瓷器,看著還算漂亮。
當然,跟存世的瓷器,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但是那種德化窯的特徵,看的還是十分清楚的。
沉船古瓷中典型的德化青花瓷,有靈芝紋的青花盤碗碟。
其中最好的一件,應該是“晨興半名香”青花盤。
可惜釉面圖桉被破壞了,要不然,只是這麼一隻盤子,就可以頂他們一天的費用。
要知道,他們一天的費用可不低,最少一百二十萬美元。
也就是說,如果這件盤子完好無損,最少也價值七八百萬人民幣。
可惜,海撈瓷肯定是賣不上這個價的,但是,這一點也沒有折損這件盤子的藝術價值。
這一次,高啟靜選擇的泥沙中的瓷器,還是很有眼光的。
這批瓷器的個頭都不大,但是都儲存完整,而且看著都還想。
除了剛才的靈芝紋瓷器,還有一些梅雀圖青花蓋碗。
很明顯這是一條,碗盤碟、蓋碗,還有一些小型器,比如湯匙。
這些都製作的十分精美,只要搭眼一看,就能看出那份匠心。
當年德化窯的工人,肯定是用心做的。
比如那些小型器,就算是一直青花小湯匙,其上的圖桉也十分精緻。
蘭、竹、菊青花盤,青花小湯匙,菊花紋青花盤,壽字紋印青花碗,圈點紋青花小碗等。
從這批瓷器紋飾上看,極富民族氣息的生活圖桉比比皆是。
以蘭花、菊花等花卉圖桉為例,筆法流暢,佈局疏朗,雅緻而清爽。
而青花料則大部分運用了石子青等國產青料,髮色暈散,相對柔和。
特別是“蘭、竹、菊青花盤”具有典型的蚯引走泥紋,體現了德化民窯的風格特點。
這些產品在德化的桐嶺、嶺兜、後井、東頭、石排格、後所、宏祠、布伏山、埯園、窯壠、石僻子、竹林子、蘇田等窯址都有出土。
其造型紋飾,與這批沉船古瓷,完全相同。
而透過這批出水的瓷器,也能看到清代德化青花瓷的一角。
這樣的瓷器,其實是十分容易鑑別的。
因為這批瓷器,一看就是德化窯鼎盛時期的作品。
要不然,不可能把一套餐具,特別是湯匙一類的小器物,製造的十分精緻、唯美。
而清代是德化青花瓷生產的全盛期,全縣除美湖、蓋德兩個鄉尚未發現清代窯址外,其他鄉鎮都有清代窯址。
清代青花窯址躍增到177處,為歷代窯址數最多的一個時期。
這一切,都是因為出口,因為賺錢。
都知道出口能賺錢,而且每年都有大量商船出海,這一切都刺激了德化當地瓷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