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現在那片海面上,不時可見邊防官兵駕艇巡邏,護衛著南海2號。

打撈南海二號沉船,陳文哲是沒有機會的。

但是透過研究打撈南海一號和二號沉船,卻可以讓他們更好的打撈自己發現的沉船。

比如海域之中的風浪、水下能見度、水下攝影錄影、畫圖工作等等。

這些如果有陳文哲參與,都還好說。

但是,在沒有他參與的情況之下,高啟靜他們就只能按照規定,嚴格制定打撈計劃。

研究了一會兒海撈瓷,陳文哲等然來到駕駛艙。

看航向,高啟靜是不打算直接回國了。

“如果這一次我們的運氣好,沒準就直接能找到一處比擬三金點的藏寶海域。”

坐下之後,高啟靜就有點迫不及待的道。

陳文哲一聽就笑了,這是好事,但是機會應該不大。

因為他很清楚,南澳那個地方十分特殊,在外海之中,很難發現可以媲美南澳的地方。

南澳自古以來就是“粵東門戶”、“海上咽喉”,這可不是吹的。

胡建、粵東通向東南亞等地的貿易,都要經過這條航線,因此“南海2號”才具有很高的價值。

那麼“南海1號”與“南海2號”,價值孰輕孰重?

“南海2號”與“南海1號”各有各的研究價值,一條在粵東、一條在粵西;

一條是明代船、一條是宋代船,意義都很大。

這兩條船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物證,會使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更加豐富。

當然,裡面也夾雜這很多的民間傳說。

之所以注重這些傳說,肯定跟尋寶有關。

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想要尋寶,就一定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樣才能找到藏寶。

而南澳這邊,就是典型。

他們那邊,從很早之前,就有不少傳說。

比如皇帝逃亡藏寶南澳等等,這些都讓這片海域,充滿了傳奇性。

除此之外,還有:“水漲淹不著,水涸淹三尺,箭三支,銀三碟,金十八壇。”等傳說。

這是南澳島上,千年流傳著這句藏寶密語。

島上的漁民的說法很多,因為南澳島上自古就有傳說稱,這裡藏匿著一筆富可敵國的寶藏。

這份寶藏,可能是南宋小皇帝逃亡時留下的,也可能是明末大“海盜”吳平留下的。

還有不少人稱,南澳島海域隱藏著不少古代沉船。

當時很多專家都說,這些民間傳說不能完全相信。

直到最近“南海2號”被發現,才讓這些傳說,有了一絲真實。

但是,在附近海域並沒有發現過重要文物,更沒有發現過傳說中的寶藏。

當然,在當地不時的就會流出一些找到寶藏的傳說。

只不過這樣的傳說多了,也就不知道真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