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拉的是網,收穫卻是瓷器(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個地方,寶藏出水之前,肯定都是有痕跡的,不可能突然出現。
比如十幾年前就有傳說,說南澳那邊有兩兄弟深海打魚,撈到了“寶”。
根據陳文哲得到的材料顯示,後來那裡有“群眾主動上繳124件文物”的記錄材料。
其中的56件文物,是澳前村村民田氏兄弟上繳的。
就比如這次時間,田氏兄弟就是這種情況。
2007年5月24日7時許,田氏兄弟各自乘著自己的漁船出海打魚。
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海地礁石附近生活的龍蝦和貝類。
為此他們帶上了一般漁民都不會帶的“有助於潛水員呼吸的空氣壓縮機、潛水服等裝置”。
就是有了這批裝備,讓他們在“三點金”海域,意外地發現了許多瓷器。
這個“奇遇”,讓他們非常高興。
他們意識到,自己可能遇上了此前的沉船。
不過,他們在海底巡視了一下,除了看到一段木頭和海沙之外,並沒有看得想象中的沉船。
於是兄弟兩人,就把這些東西弄到了自己的船上,並決定由哥哥把東西先帶回家,弟弟繼續在這段海域進行巡查打撈。
2007年5月25日上午8時30分許,田氏兄弟的弟弟,再繼續打撈過程中,引起了附近一些船隻的注意,並向雲澳所做了舉報。
很快,警方趕到,並在弟弟的船上,搜到了21件剛打撈上來的古瓷器。
不過弟弟當時並沒有告訴警方,此前已經有一部分古瓷器已經運回了家。
不過在第二天,警方就聽聞了該兩兄弟還有一些東西。
於是當地派出所,開始上門做工作。
為了說服田氏兄弟,對文物一知半解的民警,聽說還借了一本關於文物的書籍惡補。
他們每天都上門做說服工作,最後田氏兄弟感激涕零的答應把打撈的文物上繳。
最後,把他們所打撈到的56件古瓷器,交給了邊防派出所。
真要說起這次發現,還具有一點傳奇性。
其實當地村民認為,真正發現這艘沉船的時間應該更早。
他們認為最先發現“南海2號”的人,應該是當地一個村子的村民黃某。
因為當年在6月1日,他上繳的68件文物,就是在24日前打撈到的。
黃某那年已經60歲了,據介紹,5月21日,他到“三點金”海域拉網,結果拉上了68件古瓷器。
黃某把這些古瓷器拉回家後,有人也告訴他,這些東西是寶貝。
黃某聽了也沒有在意,只是用裝魚的筐,把這些瓷器裝了起來,扔在了家裡的衛生間。
也正是因為黃某“拉的是網,收穫卻是古瓷器”,所以當地開始流傳了“三點金”海域有寶的說法。
事實上,“三點金”海域暗礁林立,是經常發生海難的地方。
而在5月7日,就有一艘載滿液化氣的輪船,就在這個海域觸礁。
此前就有漁民,零星地撈到一些瓷器,但是大都沒有當回事。
南海二號事情出來之後,他們才想起了此前祖祖輩輩口傳下來的“三點金”有許多沉船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