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花絲鑲嵌,畢竟現在陳文哲用到的是這種工藝,而不是金漆鑲嵌!

花絲鑲嵌簡稱花嵌,又叫細金工藝,這是一門傳承久遠的傳統手工技藝。

主要用於皇家飾品的製作,為“花絲”和“鑲嵌”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

花絲選用金、銀、銅為原料,採用掐、填、攢、焊、編織、堆壘等傳統技法。

相比金漆鑲嵌,這一門手藝可就精細的多,所以這是細金工藝。

講究的就是一個細,鑲嵌的技法也跟金漆鑲嵌不同。

花絲鑲嵌以挫、鎪、捶、悶、打、崩、擠、鑲等技法,將金屬片做成託和瓜子型凹槽,再鑲以珍珠、寶石。

花絲鑲嵌工藝起源於春秋戰國金銀錯工藝,在明代中晚期達到高超的藝術水平。

尤以編織、堆壘技法見長。

而且還常用點翠工藝,取得金碧輝煌的效果。

對寶石的大量運用和完善了寶石鑲嵌工藝,是明代花絲鑲嵌首飾,對我國傳統首飾的最重要貢獻。

它改變了中華民族傳統首飾,重紋飾輕寶石的傳統。

特別是到了清代,因為寶石資源逐漸枯竭,更是採用點翠和燒藍,來替代寶石的位置。

而今,花絲鑲嵌工藝只留存於神都、西都兩地。

且尤以神都的花絲鑲嵌工藝,最為齊全。

神都花絲鑲嵌,更是集中代表了我國宮廷花絲鑲嵌工藝的特色。

2008年6月,花絲鑲嵌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其實,簡單的說花絲鑲嵌,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工藝。

但是說一件頂級國寶,只要見過的,就都應該懂得花絲工藝的難度。

這件寶貝就是明萬曆皇帝金絲翼善冠,這一件精美的花絲鑲嵌工藝品,很多人都聽說過。

這可是皇帝帶的帽子,它使用多種工藝的結合,製作工序更是十分複雜。

耗費多少工,和多少錢,就不說了,要想製作那麼一件金絲翼善冠,首先要製成胎型,施以花絲、鎪、鏨等工藝。

再經燒焊,製成半成品。

然後經過酸洗、燒藍(塗以釉料、鍍金或鍍銀、壓亮、鑲嵌寶石等而成。

花絲鑲嵌包含兩種工藝,花絲是用金、銀做原料,拔成細絲,編結成型;

鑲嵌就是把金、銀薄片捶打成形,把珍珠寶石嵌進去,製成裝飾品。

整個工藝過程很繁複,首先要制胎,以便造型;

再用堆、壘、編、織方法,將花絲成型,加以燒焊;

再咬酸(酸洗)後燒藍或鍍金銀,再提亮。

這是半成品,半成品上再“鑲寶”,一般是珍珠和寶石。

往往還要“點翠”,不是點綴翡翠,而是把翠鳥的綠中閃藍的羽毛,貼在花絲的空白點上。

文物市場所賣老首飾,上面的翠藍色,用手一摸,往往掉下絲來,即翠鳥的羽毛。

點翠工藝的代表作,就是明孝端皇后鳳冠。

自古帝后的服裝配飾、鳳冠等,就採用翠鳥鳥羽作為裝飾。

經歷漫長歲月仍是光澤如新,鮮豔閃亮。

點翠使用的翠鳥羽毛,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話稱“大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