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隨手拈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佛塔是供奉佛骨的神聖殿堂,其下多有地宮,地宮是存放陪葬品的神秘之處。
此種定窯(包括其他窯口物件,極其罕見。
據此推斷,這頂瓷轎也應屬冥器之列,是專門為隨葬而定燒的。
這件白釉褐彩轎採用了捏塑、堆貼、鏤空、壓印、刻花,以及點彩等多種裝飾技法。
是鑲器中較複雜的一種,鑲器是區別於琢器、圓器的一個種類。
每次看到這頂瓷轎時,陳文哲都會忍不住感嘆定窯工匠的聰明才智。
他們把土與火的藝術,發揮到了極致。
只要能用瓷表現的,他們無所不能,這件定窯器物就是例證。
最主要的是,它真實再現了北宋民間四人肩輿(轎的形象,是定窯仿生瓷中罕見的精品。
要製作這麼一件瓷器,就要用到捏塑、堆貼、鏤空、壓印、刻花,點彩等工藝。
這裡面只要哪一種工藝,稍微不達標,就絕對做不出這麼一件精品瓷器。
可以說,這件瓷器已經把定窯的特徵,體現的淋漓盡致。
胎質薄而輕,胎色白色微黃,堅緻而不透明,施釉極薄,釉色瑩潤光亮。
可以見胎,胎質堅細,瓷化程度高,甚至達到了半脫胎的程度。
像定窯瓷轎這種等級的瓷器,只要能仿製成功,陳文哲的仿定窯技術,就算是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
之後,再仿製一些器型簡單的瓷器,就可以做到大巧不工的境界。
所以,在剛剛完成三間瓷轎的製作之後,陳文哲就忍不住想要試試自己的手藝。
他感覺這一次他的技術,又有了巨大的突破。
“就做薄瓷碗!”
靜志寺地宮之中出土的瓷器不少,畢竟一百多件呢!
這些瓷器都是當年的達官貴人,或者直接就是皇室捐獻的。
所以,就算是碗盤碟,都是宮廷御用瓷級別。
有著這麼一批寶貝當做標本,陳文哲很快就有了方案。
他原來就做過薄胎瓷,現在他想要看看,定窯的薄胎瓷,他可以不可以做的更好。
定窯有些碗、盤之類器物,胎的厚度極薄。
即使口徑為30厘米的大盤的厚度,也只有2到4毫米。
靜志寺地宮出土的白釉喇叭口碗,其口沿最薄處僅1毫米。
還有一件白釉“官”款蓮紋碗,唇厚不及2毫米。
它迎光可透視外壁蓮瓣紋,敲擊聲音輕脆悅耳。
這充分體現了定瓷“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的特色,讓人歎為觀止。
前面做過喇叭口碗,這一次就做刻蓮花官字款的碗。
只是單純仿製一隻碗,並不難,主要是釉色的變化。
如果是白釉,一切好說,按照正常程式來就可以了。
如果是窯變,那就需要注意溫度,最終也不過是兩種釉色的選擇。
只要控制好窯溫,想要什麼樣的釉色,就能燒製出什麼樣的瓷器。
碗盤碟,陳文哲做的太多了。
此時他只要使用合適的材料,按照宋代定窯的特徵,就可以隨心所欲的製作各種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