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分深淺,料水亦有濃淡,可分為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等5至9種不同色階。

這與國畫“墨分五色”,迥同於“料分五彩”。

分水是畫繪青花紋飾的一種技法,根據畫面的需要,將青花料調配出多種濃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畫。

這就出現濃淡不同的色調,由於青花濃淡的不同,形成了色彩上的不同感受。

在同一筆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濃淡筆韻,這種青花分水描繪技法層次豐富,立體感強。

要真做好了,可是一門能吃一輩子的手藝。

這也正兒八經的制瓷工藝,能做好這種手藝,又何必弄出一種半吊子的瓷器來騙人?

可惜,想要走捷徑,想要多賺錢的人還是多有。

這就讓貼花工藝,在現代社會更加繁盛。

特別是貼花瓷,目前主要是釉下青花和釉上新彩,也含州潮貼花瓷器。

貼花是怎麼回事?貼花紙有專門的生產廠生產,在商店裡售賣。

生產瓷器的個人和廠家都可以直截買來、貼上,送去燒就行了。

不需技藝,也不費力氣,省工、省料、省時,適合大批次生產。

如日用瓷、陳設瓷等等。

這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這算是大批次生產的普通日用品。

就是因為節省成本,現在工藝瓷器也大量採用貼花瓷。

貼花瓷的主要特點也很明顯,看裝飾紋圖案。

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邊緣,常常有一圈裝飾圖案。

貼花的圖案,普遍會出現圖形疊交、錯位、接頭缺口三種狀況。

如缸、碗、杯、瓶…之類。

細看有時會發現缺色的現象,像蟲咬過。

這是由於貼花紙在轉運過程中,或操作時弄掉了貼花紙上的顏料所至。

但並不是一定都出現,要細看。

細看對稱的、或相同的圖案。

每個區域性,貼花瓷基本是一致的。

而手繪的畫片,肯定不能做到一致。

這一點很重要,比如球面幾何形狀瓷器。

像是大天球瓶,大面積連續圖形,畫的完整的人物、花鳥、風景,不會是貼花的,否則會出現摺疊現象。

而青花分水工藝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貼花的。

如果從顏色上判斷,無論釉上、釉下貼花紙,從工藝上講,陶瓷顏料附著厚度有限,顏色的深淺不易解決。

對於某種顏色,如黃色,就會出現所有這種顏色在整個畫面上,都會基本一致。

這是最重要的區別方法,還是同一種問題,如果是對於有球面幾何形狀的瓷器,它的貼花紙,往往多片貼花紙拼塊組成。

如山水畫,為了整體效果,也人工畫一些補充圖案。

這樣就會同種顏色(如青花顏色,手繪和貼花出現不一樣色調的現象。

如瓶子,元圈裝飾線都是用手工畫的,這個顏色往往與同種貼花顏色色調不一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