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吃一輩子的手藝(第1/2頁)
章節報錯
刻花之後,就是劃花,這是在半乾的器物坯體表面以竹、木、鐵扦等工具淺畫出線狀花紋,然後施釉或直接入窯焙燒。
劃花手法靈活,線條自然、纖巧。
它用工具直接在坯體上劃刻,操作簡便,整體感強。
劃花出現的時間早,應用廣泛,還往往與刻花、剔花相結合使用。
這些都算是雕刻一系的手藝,都算是真正的技術工藝。
除了這三種,另外一種工藝就是印花,這種工藝最簡單。
它以有花紋的陶瓷的模印印具,在尚未乾的器物坯體上印出花紋,或用有紋樣的模子製坯,直接在坯體上留下花紋,然後入窯或施釉入窯燒製。
印花規格統一,操作簡單,節省工時,生產效率較高。
印花技法出現較早,至隋唐時期有了較大發展,宋代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典型作品,如定窯白釉印花盤、碗、枕等。
清代晚期,出現了直接貼印的印花圖案。
對於古代人來說,印花工藝的發現是一種巨大突破,因為它可以快速讓瓷器變得更加漂亮。
但是,這對於現代的收藏家來說,就不是這樣了。
印花,肯定不如畫花好。
手繪瓷和貼花、印花、刷花瓷器,在收藏領域,其收藏價值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可以說是有著天壤之別。
當然,古代的貼花工藝瓷器,還有一些價值。
但是到了現在,一些貼花工藝的作品,就毫無收藏價值可言。
因為那些都是機器大批次印刷出來的,這會有什麼藝術價值?就不要說收藏價值了。
一般的瓷器貼花圖案呆板,線條比較死。
小器形的青花瓷器,可以用手摸出稜角,這是由於貼花時使用膠水造成的。
瓷器的邊沿圖案經常使用貼花,在貼花的結合處有時會出現接縫,或者左右兩部分圖案不均勻的現象。
&n見方,所以一個大花瓶,一般都是需要幾張花紙拼貼而成。
這樣缺陷就比較明顯,仔細觀察都可以發現拼貼結合處。
而手繪大花瓶的紋飾,則比較自然且更具藝術性。
瓷器貼花,就是將圖案做成畫紙,貼在陶瓷上燒製而成,而手繪為手工繪製。
貼花瓷器和手繪的瓷器區別很大,特別是在放大的情況之下看,區別會十分明顯。
就算不用放大鏡,就是用眼睛也很容易分辨。
只要你小心一點,看畫面的花紋,如果有類似布匹上的網狀紋,則是貼花的。
手繪的不存在完全一樣的畫片,可以拿兩個一樣的杯子對比下,如果畫面完全一致則是貼花
青花的釉下的貼花很難區別,手繪的由於著力不同,顏色會出現深淺不一致,貼花的則很難做到,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
粉彩的貼花都是釉上的,很好區分。
現在還有介於貼花和手繪的半手繪的,這種是貼線條然後填色或分水,透過上面的方法亦可區分,難度大些。
其實,用這種半手繪的方法作假,有點得不償失。
有這種手藝,還不如直接手繪。
像是分水工藝,一般人也做不好,既然能做好,那為什麼不好好做?
“分水”也稱“混水”,青花繪製工藝之一。
在勾好的輪廓線內,用含水量為8296%的青料填色稱之為分水。
分時筆吸滿料水,依照輪廓線進行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