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此時,陳文哲對於建窯的燒製,或者說對於溫控的把握,就有了更多想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於兔毫盞的瞭解也越來越多。

不外乎那麼幾種形態,真說起來兔毫之形態有長短、粗細等之分,色澤有金、銀等之別!

再珍貴一些,最難以得到的應該是藍兔毫。

要是歸納的全面一些,兔毫建盞的顏色還真不少。

兔毫的經典顏色可分為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青兔毫、黃兔毫、紅兔毫等。

其中銀兔毫或銀藍兔毫相對較為珍稀,燒製難度也是比較高的,往往比其他顏色的兔毫更為珍貴。

但是這也不是絕對的,具體得看其紋路的分佈均勻程度和疏密程度,以及紋路的清晰度等關鍵引數。

判斷一個兔毫建盞的價值,不能盲目的根據顏色來判斷。

一般燒製兔毫盞不難,像是燒製黃兔毫、青土豪、紅兔毫都不算難。

這些顏色都是鐵元素呈色,在燒製其他珍貴兔毫的時候,把握不住溫控,就有可能燒製出這三種顏色的兔毫盞。

所以,這裡面最難燒製的是銀兔毫,在這個基礎上,再次把握不準確,就可以意外燒製出金兔毫、黃兔毫等。

如果燒製成了銀兔毫,那就可以再進一步,燒製出藍光銀兔毫。

只要稍微懂行的,就應該清楚,如果燒製建盞,其析出過程越不穩定,那可以說這種結晶的很難燒製的。

所以,可以說銀色系斑紋,要比褐色系斑紋更加珍貴,如果銀色帶藍光,就更加難得了。

而想要達到這種效果,好像並不是太難。

當然,這是難者不會的事情。

在古代,根本弄不清楚其內的道理,猶如盲人摸象,自然是隻能碰運氣。

而現代人可不同,只要弄懂了遠離,還原出特定的窯變,還是不太難的。

這是對於陳文哲來說的,如果沒有紮實的功底,沒有強大的基礎,不管燒製什麼樣的窯變瓷器,都是很難的。

此時,他已經能夠把握兔毫盞的燒製,就算是一些少見的窯變,他也能夠有很大機率控制窯變。

這就比較厲害了,但是,他還真就可以做到。

最起碼,燒製幾窯,就可以成功燒製出一兩件藍兔毫。

這裡面的道理也很簡單,如果窯內還原氣氛較強,兔毫紋中磁鐵礦晶體含量較高。

這時晶體尺寸較大,且平行於釉面生長,就有強烈的金屬光澤,形成銀兔毫;

如果燒成時窯中氧化氣氛較強,兔毫紋中赤鐵礦晶體含量較高,就又會出現兩種情況。

如果晶體尺寸較小,且雜亂生長,沒有反光,就形成黃兔毫;

如果晶體尺寸較大,平行於釉面生長,有強烈的金屬光澤,就形成金兔毫。

也就是說,就算燒製銀兔毫失敗,你也有可能幸運的得到黃兔毫,再幸運一些,就是金兔毫。

所以說,就算你把建盞燒製流程摸得通透,有時候也是需要看運氣的。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