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建盞釉色,還是以經典的“兔毫“、“油滴“、“曜變“這三大類為主。

這些建盞代表性的釉色,依舊是最吸人眼球的,所謂經典永不過時,大概說的就是如此。

兔毫不像曜變和油滴那樣稀少和特殊,卻能成為建盞的標誌性紋理,自然它的道理。

其中的精品兔毫盞, 也可以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好的兔毫的相遇需要緣分,欣賞一隻建盞,更是要結合各方面的特點綜合看待。

一件東西好不好,我可不是因為多少來判定的,而是因為其品質、品相等等。

眾所周知,建盞的釉色是衡量其價值的一個重要標準。

無論是簡單而富有神韻的釉色、或是層次多變的斑紋,都是其藝術價值的體現。

目前行業雖然沒有統一的價格衡量標準,但“兔毫“、“油滴“、“曜變“這三種釉色, 是公認的藝術價值高。

而且相比新型釉色,這些經典款盞器的升值空間和收藏優勢更突出。

好看、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審美,就是一件好東西。

而一個兔毫盞的燒製,其中的難度係數就很大。

而這還是建盞精品當中,比較普遍,比較容易燒製的品種。

當然,既然有難度,那精品兔毫的價格,就不可能低了。

這樣的東西,復燒出來,還是很有價值的。

兔毫釉根據色澤的不同表現,又分為“銀兔毫”、“金兔毫”、“藍兔毫”等。

以其中的“銀兔毫”最為名貴,燒製難度也是最高。

關於兔毫盞的描述,宋代許多文人雅士都曾入詩作詞,吟詠歌頌。

如大詩人楊萬里的“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

蘇軾的“勿驚午盞兔毛斑,打出舂翁鵝兒酒”;

兔毫盞是宋代最為流行的品種,也是目前傳世的宋代建盞中最多的釉色品種。

在很多的大型拍賣場上, 兔毫盞也是屢屢拍出高價,而且明顯處於上漲之勢,這些精品建盞的價格,甚至是每年翻番增長。

當然,“油滴”是宋代建盞中的名貴釉色之一,因其釉面斑點有如沸騰的油滴一般,由此而得名。

很多盞友瞭解建盞是從2016年,在紐約佳士拍賣出7800萬人民幣的南宋建窯油滴盞開始的。

這隻油滴盞創下了宋代建盞公開拍賣的最高紀錄,由此也可見它的價值不容小覷。

現在市場上宋代油滴盞的交易,可以說是有價無市。

由於宋代傳世的油滴盞的品種較為稀少,完整器更是鮮見,這也是因為油滴燒成條件比燒製兔毫的條件更為苛刻。

如果燒製時窯溫偏低,則斑紋難以形成圓潤點狀;

如果窯溫偏高,斑點又容易流成條形,因此一般情況下,品相優異的油滴盞,甚至比兔毫盞更加稀有走俏。

再說曜變,這種現象就是黑瓷器物在光照下,從器表的薄膜上, 所煥發出來的黃藍綠紫等色,融揉在一起的彩光。

黑瓷產生曜變的侷限性更大, 除產生窯變的條件外,玻璃質感強的黑亮釉,是一個重要因素。

這是因為,這種釉在燒製過程中,在特殊條件的作用下,更能形成一種極薄的鐵結晶膜。

沒有這層薄膜,迎光就不會出現如虹一樣的異彩。

曜變是建盞釉色中最為珍貴的品種,因為目前已知公認的存世完整器,就是藏在小鬼子那邊的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