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很多對建盞不瞭解,或者是對於燒製技藝完全不懂得朋友,不知道建盞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美麗。

千度一下吧,只有見過建盞、流霞盞的,才真正知道他的美麗,就算只是在網上看看圖片,也足以讓你驚歎古人的鬼斧神工。

看過之後, 你肯定要驚歎,古人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

不要說古人,就算是看過大批古代、現代研究文獻的建盞匠人,也很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很多人看建盞燒製的技術文獻,就如同看天書。

其實就是做盞的來師傅們,很多也是看不懂的。

一方面是專業水平欠缺,一方面也有自己的心得,但是又難以文字或語言表達。

這是目前建盞匠人學識普遍不高造成的獨有現象,不像很多紫砂師傅都經過嚴格的專業學習和傳承。

但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一些建窯的技術論述,還是很有意義的。

曜變的形成機理,就是一個機率事件,難度之大,如同買彩票中大獎。

就算匠人們知道這個機理了,要實現這個效果,那真的是靠運氣。

這也恰是曜變盞,為何至今無人可以燒製出來的原因。

那麼曜變天目無法大量燒製,難點是什麼?

眾所周知,曜變作為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的建盞中一個珍稀名貴品種。

可很少有人知道,曜變盞的燒製技藝之難,幾近於古代蜀道,難於上青天。

就是這麼難的一種全憑天意出現的小茶碗,現代人卻攻克了其燒製技術。

陳文哲不得不感嘆,要真論燒製瓷器,還是現代的一些大師更加厲害。

而在這裡,他也很佩服國外的一些收藏家、博物館。

不管是公立的還是私人的, 人家就敢高價收藏國內大師的一些精品作品。

不用想, 若干年之後,這些精品瓷器又是一種讓國人瞠目的收藏在國外的珍品。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能說國人目光短淺,只不過是我們的經濟發展,或者是底蘊還沒跟上國外的步伐。

“沒想到,又要白嫖幾位大師的手藝!”

隋侯之珠內部,記錄這三家幾代人復燒建盞的記錄。

一家燒製的是兔毫盞,一家燒製曜變盞了,還有就是燒製天目盞了。

這些都屬於建盞,而且都屬於建盞中的精品,其中兔毫盞最為普通,油滴、曜變,或者更進一步的曜變天目最難。

學習,自然是從簡單的開始,一步步,循序漸進,才能以更快的速度掌握一種新知識。

陳文哲自然也是這樣來,所以他沒有著急學習燒製要變天目, 而是開始學習曜變,或者說是窯變之中的兔毫盞。

不要以為兔毫盞不如窯變天目出名, 也不要以為兔毫盞不如曜變天目盞之前就小看它。

這種東西,也需要跟誰比。

不說其他,只是說兔毫盞的價值,它的價格不如曜變天目盞,主要是因為曜變天目盞實在是太過稀少。

當然,製作困難,肯定就傳世稀少,價格自然就高。

但是,兔毫盞之中的精品就容易製作了?這也是一種窯變盞。

剛開始陳文哲試手燒製的,有油滴也有兔毫,但是沒有精品。

比如說兔毫,最珍貴的還是金銀藍兔毫盞,可這些都需要一定的運氣。

當然,如果有技術,那就可以定向燒製,但是這需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