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想要一件精品建盞,必須要深研其中的技術。

這才是所有建盞,包括兔毫盞都比較珍惜,價格比較貴的原因。

比如2021年6月保利春拍中,藤田家族世傳的建窯兔毫盞,經過5日拍賣鏖戰,最後圓滿落幕。

曾躋身建盞拍賣排行榜第三的這隻宋代建窯兔毫盞,最終以以1750萬元價格成交,加佣金共計摺合人民幣2015萬人民幣。

這隻盞盞形周正,口沿有金釦,胎厚紮實,施滿釉,釉色瑩潤。

盞內斑紋巧奪天工、虹彩耀目,內外皆有清晰兔毫斑紋。

銀藍兔毫在不同角度光線下,大放異彩。

目前世界範圍內的博物館藏品,也很難尋得幾件可以與其比肩的兔毫盞。

都知道,建窯初創於晚唐五代,在兩宋時期發展達到鼎盛。

兔毫盞,是宋代建窯產量最大、最具代表性的茶盞。

它不僅常出現於宋代文人的茶詩茗詞中,連兩宋茶書也多以之為尊。

宋徽宗更是在《大觀茶論》中對兔毫盞不吝讚美:“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作為建窯代表兔毫盞,雖然燒製的數量眾多,但是其中的精品有多難找?

宋代兔毫盞在建窯建盞的體系中,產量是有一定規模的。

一方面,宋代大量的詩詞作者,在詩詞句中但凡描述點茶雅事,無不說兔毫盞,說明這些詩詞作者常使用兔毫盞。

另一方面,目前存世的建盞中,在國內及世界各大博物館,尤其是霓虹的各大博物館,館藏的兔毫盞相對數量都比較大。

與此同時,在民間收藏界,也大量收藏有兔毫盞。

在建盞遺址地,兔毫紋盞碎片也大量出土。

這幾大現象,驗證了宋代兔毫盞的數量,相對較為可觀。

所以才能保證市場供應,也才能滿足大家的喜愛。

但是供銷關係在當時低下的生產能力下,肯定是供小於求。

宋代兔毫盞雖然有著一定的生產能力,但是質量卻參差不齊。

業界流傳著宋代兔毫盞的成品率,為萬分一的機率,這其實不準確。

如果說,宋代兔毫的精品率是萬分一,則較為準確。

也就是說,難以燒製的是兔毫盞中的精品。

宋代建盞成品率雖然較低,但是每一窯的生產量,往往能達數萬件之多。

尤其是南宋時期,技術完全已經成熟,燒製的兔毫已經不僅僅侷限於金兔毫,而是銀毫、藍毫。

在兔毫盞的各類釉色斑紋中,銀兔毫類斑紋是最為珍貴難得的,其中的燒製難度也是最大的。

兔毫盞中,兔毫疏密有致、邊界清晰、有三維立體效果、色彩銀藍為佳。

同一只盞兔毫斑紋會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甚至不同地方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也可能斑紋有別樣過渡,才會更有層次、立體感。

正所謂:藍為罕,滴為貴,絲為妙。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