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一朵奇葩(第1/2頁)
章節報錯
清宮琺琅御用之器,不論在材質,還是在做工方面都堪稱頂級。
可以說每一件琺琅器都精美華貴、精巧多變。
而能夠媲美琺琅器的扎道工藝瓷,其精美程度,就可以想象!
跟琺琅彩一樣,此種工藝頗為費工,清宮內務府記事檔中, 稱這種新創紋飾為“錦上添花”,景鎮藝人謂扒花。
其中粉彩軋道瓷(扒花),就是把粉彩和軋道的工藝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珠聯璧合。
粉彩瓷器的特點,是畫面陰陽突出,濃淡分明, 立體感強,色澤柔和淡雅又明亮。
所謂軋道, 它先在白胎上均勻施一層色料, 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種狀如鏽花針的工具。
一般都是拔劃出細的鳳尾紋,最後配以花鳥、山水等圖飾或開光圖飾。
現如今,軋道工藝已日漸成熟,成品率也大幅度提升。
在如今的景鎮市場中,大到品牌店小到地攤上,都不難見到軋道工藝的陶瓷品。
但是,真正做得好的,特別是做得好的粉彩軋道瓷,還真不多見。
當然,不多見不是沒有,就比如說乾隆時期的粉彩軋道瓷,人家不止是做得好,還能做到最頂尖。
陳文哲就知道一種,工藝最頂級的乾隆時期粉彩軋道瓷。
所以說, 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品類的瓷器, 只有做得好與不好,而沒有拉胯的品類。
看到張股做的粉彩扎道花觚,陳文哲見獵心喜,也不由自主的做了一件瓶子。
他收藏的那件價值上億鏤空轉心瓶就算了,製作起來太麻煩。
但是,只是利用粉彩扎道工藝,製作一件普通瓶子,卻一點也不難。
其中最難,或者說是工藝繁複的也就是扎道工藝,但是這種瓶子做出來,是真的漂亮。
陳文哲仿的也是乾隆時期的一件瓷器,而且是其中的一件精品。
乾隆朝是我國古代陶瓷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官窯瓷器,以其豐富的品種和製作精美著稱於世。
尤其是乾隆早期發明的粉彩軋道瓷,就是其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奇葩肯定是少數,那麼為什麼最近卻好像忽然之間成名了?還到處都是?
歷年來,粉彩軋道瓷就備受人們的青睞,可知道最近一些年,市場價格才逐年攀高。
這才是一種瓷器, 為什麼突然之間, 備受人喜愛的原因!
2011年在香江蘇富比舉行的華夏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上,一隻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 以逾2.5億港元成交,創下了清代瓷器拍賣的歷史紀錄。
這件瓷器可是很有來歷,葫蘆是中國古代非常喜愛的一種器型,因為葫蘆與福祿諧音,因此受到民間和皇家的喜愛。
這隻長頸葫蘆瓶,原來儲存在清代皇家離宮圓明園當中,屬於皇家的御用瓷器,是一件陳設用器。
然而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當時的清朝皇帝咸豐皇帝,倉皇跑到了承德避暑山莊,將偌大的神都城,拱手讓於英法聯軍。
在英法聯軍的鐵蹄下,圓明園成為匪徒們搶劫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