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二章有來有往(第2/2頁)
章節報錯
“還真是!”陳文哲對於景鎮那邊的做舊手法,還是很感興趣的。
主要是他見到的現代高仿瓷器太少,因為只要是景鎮高仿出來的,一般都上了頂級的拍賣行,最後都流入了一些私人大藏家的藏寶庫之中,他哪裡能見到?
見多才能識廣,他沒見過幾件精品仿古瓷,自然也就不瞭解景鎮那邊的技術。
就像先前提到的活流紋,他連見過都沒有,又怎麼可能會仿製?
眼前這兩位已經露了好幾手,陳文哲也是時候表現一下,要不然還真要讓這兩個老人小看。
遇到了兩位高手,看樣子他們也想要交流,陳文哲自然是不會拒絕。
畢竟他對於瓷器釉層之中的氣泡,還有破泡,甚至是之後的所有變化,還真是有著很深的認知。
破泡是指釉面的氣泡,因年久風化,矽膠化,經清洗,摩擦而產生的破裂。
一般看到的是釉面上層的破泡,釉面損傷太嚴重時,才見到中下層破泡。
宋瓷上,會有此現象,難仿。
如在破泡裡找到臭幹黑或黃水斑,就可判定為古瓷。
另有種叫冰裂破泡的特徵,很神奇美妙,氣泡的頂端呈放射性的冰裂,更難仿,很少有人能仿出來。
這也是汝窯、冰裂紋瓷器難以仿製的重要原因。
至於臭幹黑、黃水斑,也是一種古瓷之上的特殊表徵!
臭幹黑是指腐敗的有機物沁染了古瓷,多數表現在素胎﹑破泡處。
經長期水泡,會發軟,漲大,而被洗掉。
作偽仿者,是用河塘汙泥來做。
在放大鏡下有區別:臭幹黑,無定形,河塘泥,有土粒。
特別是微破泡裡鑽進的臭幹黑,是需上百年才能形成,一般是出現在明之前的古瓷上。
清三代的瓷上也會有,但很少,用放大鏡尋找,也較難。
晚清的,只有在欠火的低溫瓷上,才能找到一點點。
至於黃斑,或者稱之為黃金斑,這是指金器常年壓擠古瓷,而滲透進釉泡﹑或毛粗糙處,而留下的黃金痕跡。
這種斑仿不出,年代越久,滲透的越深,也不容易清洗掉。
當然,黃水斑就很容易做,顧名思義,水浸入破開的氣泡之中,留下的黃色痕跡,就是黃水班,這個容易仿。
但是還有一種泡黃漿就比較難仿,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宋官、哥瓷之上。
在清水中泡上一天,清水會產生黃色的,較混濁的感覺,如黃釉官﹑黃釉哥﹑遼黃釉﹑更顯眼。
這疑是金絲與黃釉中的鐵氯化合物被水解後形成的,到現在陳文哲都沒聽說過,就不要說見過有仿的。
交流嘛,就要有來有往,陳文哲說了一些做破泡的手法。
破泡眼就是釉面大泡破裂後,釉裡出現一個較大的洞,口小內大。
內形不同於棕眼,破泡眼是呈園球狀的洞。
而只要破泡眼,時間長了,這些泡眼之內就肯定積累灰塵等等。
這裡區別就出現了,因為外界環境的不同,破泡眼內含有的物質就不同,這就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破泡眼。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