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還是小看它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越地窯場的逐年沒落,是無法挽回的事實。
六九零年,北宋建國之後,作為北宋唯一官窯的汝窯,後來居上,從而結束了秘色瓷,自中晚唐至北宋中期作為“御瓷”的歷史。
在紹興元年和四年,為南宋皇室燒造的明堂祭器,成了越窯最後的輝煌。
越窯的輝煌消失,但是窯工可不會消失。
還有,任何技術,都不會是憑空而來的,比如北宋的寶燒技術。
這種技術,肯定有一個發展過程。
很明顯,宋代的寶燒,很可能就是從秘色瓷發展而來的。
或者,是繼承了部分秘色瓷的技術。
這也是無奈的選擇,因為秘色瓷的保密技術太強了。
五代十國時,吳越國錢氏王朝下令,越窯只能燒製供奉皇室的器物。
當時的產品,被官府嚴格控制,幾乎不流於民間,其釉料配方和燒製工藝更不外傳。
這個時期,越窯青瓷均被稱為秘色瓷。
這些秘色瓷進入錢氏皇宮,在錢氏王族成員死後,部分秘色瓷器又被隨葬地下。
自宋以後,隨著越窯的衰落,秘色瓷最終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有關秘色瓷的歷史,也成為一段隱秘而又美好的記憶。
自此,好像秘色瓷就失去了蹤跡。
清代乾隆年間,宮中奇珍異寶堆積如山,無所不有,惟獨缺少一件秘色瓷。
乾隆皇帝曾經做詩感嘆:“李唐越器人間無,趙宋官窯辰星看。”
他是為自己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卻無緣一睹秘色瓷的芳容而遺憾。
其實,事情是一體兩面的,也許就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之下,秘色瓷就流傳了下來呢?
秘色瓷外表如冰似玉,透著碧綠色,主要是青釉!
這些特徵,是不是有點耳熟?
汝窯的特徵呢?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
傳說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
它的特徵也很明顯,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
再就是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其實,別的都不說,就看“雨過天晴雲**”,“千峰碧波翠色來”這兩句形容的詩句,就可以看出,跟秘色瓷的形象,是有多麼相似!
在中國陶瓷史上,各窯口之間的學習、模仿、接受、競爭和互鑑從未間斷過。
在汝窯青瓷之前,越窯已經經歷了漫長的青瓷生產歷史,並且在唐宋時期取得了輝煌成就。
質量和藝術水準極高的越窯秘色瓷,在唐宋時期風靡一時,中外青瓷窯口爭先仿效,汝窯青瓷也不例外。
種種跡象表明,汝窯青瓷與越窯秘色瓷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只不過,這些都沒法證明,因為汝窯出在北地,而越窯卻在南方。
其實這些也不用陳文哲來證明,因為很多人都探究過。
汝窯青瓷與越窯秘色瓷,追求的審美風格是一致的。
汝瓷淡淡的天青色,所帶來的感官享受,容易讓人想起宋詞中的“明月”“綠水”“芳草”和“春水”等詞語。
這與越窯秘色瓷所追求的“如明月春水”、“如薄冰綠雲”的釉色效果,何其相似?
當然,這些傳承歷史,陳文哲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傳承。
他現在有了越窯青瓷的傳承、越窯秘色瓷的傳承,汝窯也得到了一部分,不算最好,但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