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代工之王(第1/3頁)
章節報錯
現代工業生產的商品,多數情況下都不太可能是一家工廠可以把所有零配件都搞定的。
基本上都要靠上下游產業鏈通力合作,才能完整的生產出成品。
即使簡單如一次性的打火機,也是由多個小配件工廠分別生產出來,最後再組裝成型。
更復雜的產品,不僅需要的零配件供應商更多,對於組裝的工廠也有更高的要求。
在自身無法完成生產的情況下,還會向外部工廠尋求幫助。
自從全球經濟一體化,傳統制造業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大企業更是變得不再追求表面上的規模體量,而是會想方設法把生產製造挪到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去。
甚至乎自己都不建工廠,而是把產品外包給第三方廠商進行所有零配件的組裝,簡稱代工。
隨著代工行業的崛起,代工的模式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市面上主流的代工合作,一般有兩種模式,一種是OEM,另一種是ODM。
OEM是由品牌生產者利用自己掌握的關鍵的核心技術負責設計和開發新產品,控制銷售渠道,被委託的製造商僅按照品牌方的技術資料及要求進行生產製造。
而ODM合作方式則為採購方委託製造方提供從研發、設計到生產、後期維護的全部服務。
OEM的產品,其實是有品牌方以外的加工企業根據品牌方要求而生產並以品牌方的商標及名義面世的,設計等技術產權屬於品牌方。
ODM的產品,除了對外的商標及名義屬於品牌方外,設計產權屬於被委託的製造商。
當然了,品牌方也可以買斷相關的設計產權,這樣製造商就不能把設計賣給其它品牌了。
所以從概念上看,ODM俗稱貼牌,就是工廠的產品,別人的品牌;OEM稱為代工或代生產,別人的技術和品牌,工廠只負責生產。
近幾十年發展下來,代工已經是製造業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像手機、服裝、玩具、化工、家電、傢俱、玻璃陶瓷等行業,大多都是採用代工模式。
甚至強如汽車行業,不少都是採用代工模式。
可以說二戰之後的經濟史和商業史,有一半都是由代工史組成。
產業由發達國家轉移到欠發達地區,自主製造轉化為代工模式。
霓虹國和泡菜國,包括亞洲四小龍,經濟之所以能發展起來,前期都是因為產業轉移和代工模式導致的。
經濟落後,工業底子差,靠代工發展,並不是一件壞事。
如果能把代工賺到的錢,持續投入研發設計,逐漸掌握核心競爭力,也一樣能做大做強。
像是霓虹國和泡菜國的很多知名的大企業,一開始都是做零配件供應商或是做代工起家,然後才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如果能把代工做到極致,一樣能成為世界工業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就需要工廠老闆不斷精益求精,不斷投入資金去做研發設計,讓工廠的設計、研發、生產製造能力不斷攀升,從單純的OEM朝著ODM發展。
帶著新產品或新技術去簽單,才是最強的代工實力。
陸澤也很想有個超強的代工廠,能一條龍搞定所有服務,可惜現在MP3行業才剛剛興起,哪怕是泡菜國和霓虹國,都找不到靠譜的代工廠。
那邊的電子廠老闆也不傻,要麼都忙著像陸澤一樣,想著攢機撈一波,要麼就是忙著給大品牌的MP3做代工。
陸澤這個品牌都還沒搞定的玩家,訂單量也不知道準備生產多少,人家理都不會理他。
他也只能在國內,想辦法找靠譜的代工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