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溯源(第1/3頁)
章節報錯
“世間竟有這般奇人?”
聽聞這段奇聞後,莫說是馬珏等人,就連一旁的清冷婦人也是大感漲了見識。
清冷婦人雖然因為自家小姐在古墓中抱恨而終,可是對於王重陽的武功,作為曾經陪伴過二人攜手同遊江湖的唯一一人,她可是最為清楚不過了。
若僅僅只是切磋,自家小姐或許還能取勝,可若二人真要到了生死相鬥起來,勝者卻無疑是王重陽。
昔年王重陽華山論劍之時,由於自家小姐已逝,倒是讓清冷婦人心中頗為遺憾。
然而內功修為比自家小姐還要更勝一籌的王重陽,竟然在斗酒中輸給了他人,這在清冷婦人心中可是極為不可思議。
內功修煉到了她這般境界,就能用內功將酒水逼出體內,她尚且都能做到,王重陽又何曾做不到!
而馬珏等人也是想到了這一點,當年在煙雨樓中,丘處機與江南七怪賭鬥就能用全真內功將體內酒水從腳下逼出,身為他們的恩師重陽真人,自然也能做到。
只是先師重陽真人居然在斗酒中輸給了他人,這豈不是說與其先師重陽真人斗酒的人內功修為更深一籌嗎?
想及此處,馬珏等人自然頗感驚訝,當年華山論劍中唯以先師重陽真人內功最為深厚,其餘四絕無論武功造詣還是內功修為,都要大大遜色其師,當然這其中也因為其師年齡頗長的緣故。
天下何其之大,若有人內功修為能夠勝過先師重陽真人一,馬珏等人雖然驚訝,可卻也並不感到意外。
只是這“九陰真經”是由黃裳當年編纂“萬壽道藏”時翻閱諸多道家典籍而無師自通,從中悟出高明武功,日後又經黃裳數十年潛心苦修,親手將自己一身所學撰寫為“九陰真經”流傳於世。
而以其先師重陽真人之能,在華山論劍技壓群雄奪得“天下第一”後,也未曾能從“九陰真經”中悟出一門武功。
可那位與先師斗酒的奇人,卻能在短短借閱觀看後,就創出一門不亞於“九陰真經”的絕學,屬實是讓馬珏等人頗感不可思議。
“不錯,這位前輩一生亦僧亦道亦儒,也或許只有他這般經歷之人,才創出的這門九陽真經!”
明白馬珏等人心中的錯愕,可呂義對此只是再次重申一遍這位斗酒僧的生平。
其實說起來呂義也是對這位斗酒僧極為好奇,能在短短借閱後,就能創出一門與“九陰真經”截然不同的“九陽真經”,其中難度可以想象。
他的岳父黃藥師,平生自恃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琴棋書畫,甚至農田水利、經濟兵略等亦無一不曉,無一不精。
可就是這般世間少有全才,卻在桃花島閉世十數年就是為了創出一門與“九陰真經”下冊匹配的內功,然而至今卻仍是一無所獲。
五絕之中,當屬黃藥師才情最高,然而連他都難以創出一門可以比肩“九陰真經”的內功,旁人就更難望其項背了。
“原來我等還是坐井觀天了!”
有了呂義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在前,馬珏哪會還會懷疑,只得當眾自嘲一句。
他當初不喜丘處機為人過於爭強鬥狠,常常與人結怨,和道家的清靜無為背道而馳。
可他亦不是如此,全真教發展至今,門中弟子乃至他們師兄妹七人心中其實早已暗存驕躁,他身為掌教卻是未能提前察覺,莫說是丘師弟等人,就連他也對於本派名頭有了一絲自傲。
自認只要全真教不以勢壓人便可減少災禍爭端,可人在江湖,好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況且全真教畢竟是江湖門派,即便不主動招惹是非,也會有禍事主動上門。
今日之事就是個明顯的例子,他們師兄妹七人聯手,卻被白駝山莊的少莊主和兩個從未聽過名聲的年輕高手卻差點被一網打盡。
若非古墓道友和呂教主及時援手,不然自此之後,全真七子就恐要變成全真五子了,恐怕就連先師創下的全真教也要就此斷絕!
想及此處,馬珏不禁面色難看。
說起來他們師兄妹七人也是過於慚愧,明明先師王重陽一身武功技壓群雄,可傳到他們師兄妹七人手中卻是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