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進行系統的培訓(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李齊看來,無論是俞朝翎等人,還是幹嘉偉等人,都是處於被解聘邊緣的一批垃圾。不過反正要招聘新人,李齊覺得不如試一試現在的團隊。
多年後,幹嘉偉才知道李齊當初對銷售團隊的看法。他認為“垃圾”之評“也不是假話。”那時候的阿狸公司人來人往的頻率很高,把幹嘉偉招進來的市場總監都已離職了。
試一試的結果慘不忍睹。沒人知道該怎麼賣華供。事實上,就應該沒人知道如何賣華供。
這個年代,人們普遍認為網際網路是個概念先行的虛頭巴腦之物,靠譜的新經濟應該是IT和軟體才對。二零零零年1月,馬文在哈佛商學院組織的一次活動中,大談網際網路時,即被同行的東方證券投行部總經理衛哲,認為嚴重不靠譜:“長得像外星人,說話更像外星人。怎麼可能呢?按正常邏輯,根本看不到他的這個願景。”
而華供是一個沒有實體的網際網路預付費產品。客戶付出一萬八千元,獲得的不過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的賬號,然後便要等待從未謀面的海外買家來詢價。不少中小企業主連電腦都沒有,遑論上網了。
簡言之,賣華供對銷售員的要求很高,而懂華供的阿狸公司英文站老會員們,並未轉化為規模級的種子付費使用者。
就像飛行員一樣,阿狸公司的銷售,需要很長的培訓期。否則上去轉一個圈就暈了,就掉下來了。
轉一圈就掉下來的人中包括幹嘉偉自己。他兩個半月後才出了一單華供。照規定,他離被辭退只差半個月。他想不通、也不服氣的想道:“我從來都是拔尖的。在大學裡拿了4年一等獎學金,同期進江浙省燃料總公司的人裡,我是第一個被提拔到副科級的。為什麼到了網際網路就玩不轉呢?不如我的人都出單了。”
幹嘉偉有時半夜兩三點都睡不著覺,只好偷偷摸摸的跑到陽臺上抽菸。
對於手下人的不懂和不會,李齊的應急辦法,是找一個懂銷售的來教教他們。他在阿狸公司的會議上見過李旭暉。後者是在環球資源做了十幾年的資深銷售。
二零零零年十一月前後,李琪告訴俞朝翎、幹嘉偉、盧洋等人,自己給他們請了個很牛的人,叫貓王(Elvis,李旭暉英文名),要好好向他學習。
李旭暉是寶島人,畢業於國立寶島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這個方臉、身材普通、行事內斂的銷售高手,對華供系的成長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俞朝翎認為李旭暉是談到華供系,便“肯定要說到的人。”幹嘉偉更是認為,李旭暉在華供系從農民軍,到正規化的過程中發揮了最大的作用,“可以講是正規軍的締造者之一。”
李旭暉到阿狸公司後,便去深鎮、京城,香江、魔都、等城市的阿狸分公司,做了次巡迴培訓。俞朝翎等偉業派,和幹嘉偉、盧洋等杭城總部的銷售員,均給李旭暉留下了深刻印象。
“能感覺得到偉業那幫人,天生做銷售的狼性和要性。他們工作起來很樂觀。他們就直接上去死拼活拼、爛纏到底。他們更土、更直一點,感覺非常有趣。可能也是李齊影響他們。人以群分。”
至於幹嘉偉、盧洋等人,李旭暉認為那是他見過的最樂觀的一個團隊,“窮開心。他們一開會,先你來我往、唇槍舌戰,聊聊天、開開玩笑。杭城人,伶牙俐齒的很厲害。幹嘉偉那個嘴皮子功力堪稱一流。他們出門後再辛苦,回公司是開心的。樂觀很重要。我跟他們講,你們就是要維持住快樂銷售的傳統。”
李旭輝向這批直銷新兵強調,對於一個新興市場而言,提升拜訪量的重要性,如同圈地播種,土地越大、播的種子越多,假以時日就能採摘到更大的果實。強調陌拜的同時,李旭輝也強調,有計劃的拜訪事半功倍。
李旭輝跟他們說:“半年或者一年後,你可以達到一個月籤10家華供的水平。”
大家對此很懷疑的對李旭輝說道:“我們現在籤一家華國供應商都很難。你說一個月籤10個華國供應商,怎麼可能?這不是在開玩笑嗎?”
“你們要相信我,更要相信你們自己,你們一定是可以做到的。”李旭輝很肯定的說道。
聽了李旭輝的話,俞朝翎覺得偉業的陌拜式銷售,正是提升拜訪量的應有之義,他們的方法是靠譜的。俞朝翎在心裡分析道,當一個產品的售價超過一萬五千元時,靠電話已經無法與客戶建立起信任關係,打電話被拒絕的機率非常高。
原因是我沒跟你見過面,我和你之間沒有感情。但是我透過陌生拜訪跟你見了面,下次我再來拜訪的時候,成功機率要高很多。這就是人性。
“對於陌拜這個觀念,幹嘉偉他們後來是有改變的。約好才上門,有些人的拜訪量就沒那麼大。拜訪量要大,肯定要結合陌拜。當然,本來也沒那麼絕對,好像他們完全是電銷似的。”李旭暉分析道。就這樣,盧洋、雷雁群、俞朝翎、幹嘉偉等人的零碎經驗,經過大半年的磨合後,被高人的工作方式逐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