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進行系統的培訓(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齊是江浙人,畢業於中山大學計算機系。這是一個以技術見長的國字臉胖子。一九九六年初,李齊入職馬文創立未久的華國黃頁。當時華國黃頁以給客戶製作官方主頁為生,但它不具備製作主頁的技術能力,所以利潤的大頭分給了合作伙伴。
李齊對這一問題的解決,給馬文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說馬文的邏輯是從1到10,可謂天馬行空;那李琪的邏輯便是2345678,求的是縝密和行動力。
不過看上去互補的倆人共事未久。一九九七年底,馬文前往華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資訊部時,已擔任類似於技術長職位的李齊,因家庭原因並未跟隨馬文北上。一九九九年初,馬文回到杭州封閉開發阿狸公司時,李齊又已經成了,偉業網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和CEO。
偉業的主要業務是網路傳真。其時跟海外發傳真得花大約二十七元,如果透過偉業的伺服器傳送“網際網路傳真”,則只需七元。李齊建立起了一支包括俞朝翎(日後阿狸公司B2B資深總監)、雷雁群(日後阿狸公司領東分公司總經理)、方永新(日後阿狸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合夥人)等人在內的銷售團隊,陸兆禧則是偉業的羊城代理商,也是為合夥人之一。
因為網站的穩定性不高,馬文想到了李齊。一九九九年底,時任偉業銷售主管的俞朝翎,注意到馬文和孫彤宇經常到訪偉業,他意識到偉業公司可能要有大的合併了。但李齊並未一口應允。儘管李齊很喜歡華國黃頁的企業氛圍,但沒必要拋棄偉業加盟阿狸。
為了得到李齊,馬文決心收購偉業。於是,二零零零年初,李齊以技術副總裁的身份,加入了阿狸公司。阿狸公司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蔡從慶後來曾說過:“那是阿狸公司開展的首次收購,或許也是我們最成功的一次收購。”
可能是基於李齊的創業經歷,馬雲認為沒做過銷售的他,也可以帶好銷售團隊。李齊認為自己從技術轉任銷售崗位的原因是:“可能馬文覺得我不僅懂技術,而且腦子靈,能銷售。”
給這位非專業出身的大將配的,是非專業的兵。
俞朝翎,一位後來被視作典型華供人的銷售,那時只能算初步成熟。他生於一九七一年,杭城人。俞朝翎沒考上大學,十八歲進映象管工廠做工。但他不甘心只有高中學歷,於是在江浙省電大唸了3年夜校。電大畢業後,俞朝翎進入一家合資公司做技術員。女朋友這件事讓他意識到,技術員無法支付結婚、買房的費用,於是轉行做了銷售。
因為抹不開面子、沒人帶、老銷售員攥著資源不放,俞朝翎半年內銷售的兩款商品,均未開單。一九九六年下半年,曾兩度被解僱的俞朝翎在深鎮陌拜電子工廠,銷售IC元器件時才找到點感覺:“說多了,臉色也正常了。也能與客戶一問一答的互動了。”
考慮到成家立業的問題,一九九九年俞朝翎又回到杭州找工作,不久進了偉業。
陸兆禧也沒幹過銷售。他在酒店工作過6年,還擔任過網路公司的客服。他被認為是李齊的徒弟,風格與李齊類似,擅長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馬文在後來如此描述過陸兆禧的能力:“老陸務實比較厲害,務虛得不夠。”
偉業的銷售員不夠看,阿狸公司杭城總部原有的銷售員也好不了多少,他們是從市場、運營、產品等部門中,抽調出來的幾個人。
幹嘉偉是阿狸公司最早的銷售員之一。他生於一九六九年,江浙人。在杭城商學院唸完食品工程後,幹嘉偉去了江浙省燃料總公司。他先在京城的聯絡處幹了3年多,然後回到江浙鄉下小鎮賣煤。而立之際,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待在夕陽產業:“地下的煤挖一塊少一塊,行業總是越來越小。”於是幹嘉偉在雙休日跑到杭城的書店,反覆搜尋有關朝陽企業的資料。一篇對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的採訪,打動了幹嘉偉,於是他起了進入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念頭。
二零零零年二月,這位感覺阿猩公司這個公司名字,聽上去特不靠譜的國企副科級幹部,抱持著先轉行再說的想法,進入了幾乎是杭城唯一的網際網路公司阿狸公司。
那時網際網路泡沫正在泛濫,從業者普遍相信“今天你不花錢砸市場,明天你連花錢的機會都沒有”。而阿狸公司正要斥巨資啟動國際化戰略,於是,幹嘉偉進入了替公司花錢的市場部,工號是67。
沒想到幾個月時間便風雲突變。幹嘉偉忙完華交會和羊交會後,公司向市場部表示:沒預算讓你們花錢了,去掙錢吧。
遭此轉折,幹嘉偉的初心不改。他仍然篤定網際網路是個朝陽行業,仍要待在阿狸公司賺取網際網路經驗,以備未來跳槽之需。
幹嘉偉當時的同事還有盧洋、張鬥等。這批人一度由並不擅長銷售的謝世煌領導。
李齊接手的銷售隊伍就是這兩撥人,加在一起也就10個左右,而且彼此之間還不太瞧得上對方。“不是太match的,”
幹嘉偉他們比較正統,每天先打很多個電話,約好了再去見客戶。見客戶之前準備資料。原偉業過來的人風格比較野,從來不打電話,直接陌拜。
一屁股坐在客戶那裡就開始聊。沒有資料。最多來個現場演示。要錢也很直接:“老闆給錢了,簽完合同哪有不給錢的,快點快點。”
因為是被收購方,偉業出身的銷售員心裡面還“有一點小小的自卑”。為了維護自尊,俞朝翎等人更加堅持自己的風格。
他們每天都騎著腳踏車滿大街跑客戶,一身汗的回到公司後,看著阿幹、盧洋很是不屑,“這幫人書生氣太濃了。每天都待在辦公室裡做方案。他們約不到客戶,只能天天打電話。整個銷售過程拖得很長。而且他們永遠少那麼一句話:老闆給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