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雲峰原本覺得童家危是個人才,就此被埋沒了有點可惜了。但他又很清楚,這個商振網根本不可能成功,他不可投資一家註定會失敗的公司。

所以章雲峰便想讓章家鹹為他打工,它可以另外成立一家網路技術服務公司,也可以給他股份,甚至可以由他自由發揮,但在公司的發展大方向上,必須以他的想法和決定為主。

但很可惜的是,童家危拒絕了章雲峰的招攬。

人各有志,既然童家危不願意與他合作,章雲峰當然也不可能強求了,但投資商振網也是不可能投資的。

倒是沒有想到,童家危居然會說他不懂網際網路經濟,章雲峰除了苦笑,還能怎麼樣?

此時又有網友說道:“談到您的生活觀,您曾經說過您比較欣賞兩句話,一個是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另外一句是潘石屹說的千萬別把自己當人。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這麼說?第二,您的這種生活態度,和您在做企業的時候的一些理念,是否有相通的地方?”

童家危說道:“當然是。我覺得一個企業的文化,往往是創始人性格的體現。比如說微軟,是一個比較鋒芒畢露的公司,這實際上是比爾蓋茨的性格。比如說甲骨文,給大家的形象和在市場開拓時的做法和策略,往往是桀驁不馴的做法,公開在自己的廣告上,直接攻擊他的競爭對手,在美國是非常少的做法。”

“如果看他的網站,他可能認為ARRBA一年以後都不存在了。IBM的做法是比較穩健的。個人的生活觀,價值觀會體現在公司模式上。”

“為什麼欣賞鄭板橋和潘石屹的話,這是我的生活觀,不是工作觀,如果工作上難得糊塗,不把自己的公司當一回事,就麻煩了。為什麼要在生活上要讓自己儘量放低姿態呢?”

“一個朋友跟我說,你現在離開美雙網,你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是怎麼調整你自己。我說好象不是這個問題,我從來就沒有把自己當成人,或者太當人,為什麼有這種生活觀呢?實際上跟美國的生活閱歷有關。我見了一些美國的著名的,或者是比較富有的成功認識,我發現他們在事業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往往是返璞歸真。”

“回來以後,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國內稍微有點錢,覺得自己……整個的說話,與朋友相處,與同事相處都是居高臨下,膚淺的做法,我深惡痛絕,就像我前不久接觸的一家投資公司的老闆一樣,明明自己不懂網際網路經濟,偏偏覺得自己好像財大氣粗一樣的,自己說的什麼都是對的,自己說什麼別人都要聽他的一樣。”

“第二,人都有倒黴的時候,你在頂峰的時候越牛,在低谷的時候就越慘。不如天天保持平常心態,無論大風大浪,心裡有一杆秤。說我這人隨便,我恰恰認為這是我對自己要求最認真的地方,說明自己更真實,更追求完美的東西。所以很多人說我是性情中人,我覺得很有道理。”

聽到這裡,章雲峰不由得又是一陣苦笑了,這童家危怎麼好像和自己杆上了一樣?自己不就是不願意投資他的商振網,說他的商振網的路子走錯了,方向不對嗎?至於這麼記仇嗎?

這時候又有一名網友說道:“您認為美雙網應該向哪些方面轉型,如果有一天美雙網倒閉了,您認為以前的使用者會怎麼辦呢?”

童家威回答道:美雙網現在已經向買家服務方向在轉型。買家服務達到一定規模以後,還會再反過來對更多的華國供應商進行服務。如果美雙網倒閉的話,這些客戶怎麼辦?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相信美雙網要倒閉的時候,這些早期的創始人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甚至把自己的退休金都拿出來,維持這個公司的發展。”

“我相信,如果我們現在的這些職業經理人和CEO,都有把自己的存款拿出來去給普通的員工發工資,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創業精神,美雙網就不會倒。”

網友又問道:“童先生,您是怎麼評價風險投資和產業投資的?對華國的IT企業更需要哪些方面的投資?”

童家危說道:產業投資是最高境界,風險投資說得不好聽地就是飲鴆止渴。產業投資回報的期望不是說上市,或者說往往不是上市,而是說自身的盈利水平,和對產業資本本身核心業務,核心能力的提高,作為回報的標準,風險基金是透過股票套現的方式來實現的,並不在於一年經營當中能分多少的紅,因為分的那部分利潤,恐怕還不夠覆蓋自身的融資成本的。”

“第二,投資風險往往很大。這是為什麼稱其為風險基金。往往是廣種薄收的,在其他專案上虧損的錢想在這一個專案上得到回報。這種高几十倍,上百倍的回報,只有透過資本運作的方式來實現。”

“這就導致了它與產業投資,對公司下一步發展的出路問題,有根本上的區別。第二個不同的地方,產業資本往往是對被投資的公司的業務,非常瞭解和熟悉,而且投資人也是這個行業的專家,能夠給這個投資的企業,帶來很多業務上的幫助和互補性,風險基金除了錢以外,儘管他們聲稱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協助,基本上是寥寥無幾的。”

“這是第二個最大的區別。可是,挑戰在哪裡呢?一個公司經營的初期,尤其是除了一腦子點子,除了一身的力氣,之外什麼都沒有,這種公司產業投資又憑什麼投給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