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又有網友問道:“網路泡沫化到現在,差不多一年多的時間了,從以前的過渡膨脹,過渡引進資金到現在冷清的狀況,您感覺新的網路環境會變得怎麼樣?”

童家危說道:“網際網路或電子商務行業,或者還不能稱其為行業,與其他傳統行業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受美股納指的陰晴圓缺的影響非常大。美股納指幾乎左右了電子商務,或者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程序。目前所存在的泡沫,也是由於盲目地投機所造成的。這類盲目的投機,導致了經營網際網路的公司,也採取了洋冒進的方式。”

“這次的振盪調整,我覺得遠遠沒有結束。這麼深幅的調整,一般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我估計美股納指的回撥,個人看法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那個時候是電子商務回頭的時候,也是更健康的時候。”

“今天是在電子商務當中投資,或者說投機的最好時機。也就是說相當於大家買股票的時候,買低不追高。”

“那麼,我如果有錢投資,我會這個時候介入,我沒有錢投資,我會這個時候創立公司。然後是有苗不愁長,等著大潮回來的時候,水漲船高。”

網友又問道:“近來寶島趨勢科技的一個CEO,在商業週刊上發表這樣一句話,未來將是終端對終端的世界,B2B將泡沫化。經過一年多的重新洗牌,您感覺下一步電子商務,B2B發展模式將會是怎樣的方向?”

童家威說道:“什麼C2C,E2E,大家唱的都是共產主義的調,無論是寶島還是美國人。下一步的發展我認為還是B2B。最現實的模式還是提供增值服務,賣鐵鍬。從交易佣金當中賺錢。”

“我覺得在華國起碼要五年的時間,因為基礎設施,比如說支付體系,安全體系,配送體系都沒有實現。我個人看法是在B2B當中出口是最現實的一塊。”

“第二在今後的幾年,會與寬頻結合在一起。那麼華國寬頻的普及率很快會趕上美國,韓國目前是全世界寬頻普及率最高的國家,大概是50%強。這裡,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援與鼓勵的。”

華國將來對寬頻網的建設,我覺得是對電子商務,尤其是互動性的談判、支付會有極大的幫助。”

又有網友說道:“就您個人的理解來看,華國目前電子商務領域,最致命的缺陷是什麼?您感覺怎麼樣去彌補這些缺陷?現在有這樣的說法,華國的傳統貿易規則不健全,你去做電子商務的話,有可能出現羊肉沒吃到,惹了一身騷的情況。您對他的缺陷怎麼看?”

童家威說道:“大家提出過很多華國電子商務市場沒有到來,或者不成熟,不現實的種種的理由,比如支付體系,配送體系的安全性等等。如果我來看的話,更深層致命的問題有兩個層面。”

“第一還是華國的二板市場,風險幾乎是空白。因為任何一個新的技術發明,在成為一個產品,在形成一個行業,在形成一個可以影響生產關係的生產力之前,都是供給推動需求。然後隨著需求的進一步的擴充套件,反過來再拉動供給方,這時導致了供給方的競爭,和服務的進一步完善。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行業。”

“目前華國的供給方,也就是電子商務的服務方,還缺乏最基本的發展源泉,也就是說,風險資本和二板市場。”

“這樣一來,華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國外的風險基金,也就是美股納指,變成了美股納指打一個噴嚏,過幾個月以後,我就要把我山城辦公室,一個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美股納指的人炒掉,會影響他家裡夫妻關係的和諧。”

“美股納指指數的變化,對華國的影響是這麼大。如果長期靠需要引進國外的風險基金,只有到境外的美股納指上市的做法,我覺得華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步伐不可能加快。”

“第二個層面的致命問題是文化方面的。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用電腦鍵盤,英文字母,從小就會,他的語言體系都是這種結構。美國的八九十歲的老太太也會敲鍵盤,為什麼?電腦出現以前她用打字機。讓我爺爺奶奶用電腦鍵盤就成了問題。還不要說在企業當中四十多歲的中年核心領導人,敲鍵盤,敲中文,敲拼音,敲五筆字型都是問題。這是中國人做生意另外一個問題,也是與文化相關的,就是喜歡面對面做生意,因為經營環境的不規範,法制不健全,大家還是在我信任你的基礎上才可以做生意。”

“要信任你,要麼見你,要麼通電話。大家做生意大大依賴於傳統的電話、面對面、傳真的方法來做生意。這是與電子商務的發展相違背的,電子商務是不受地域限制的。這是華國電子商務發展,趕上歐美髮達國家的最核心的層面的問題,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問題。”

“其他方面的障礙都可以透過提供好的服務,培養出大的需求,反過來拉動這個行業的服務水準來實現,用經濟手段和市場來調節。”

這時候又有網友問道:“離開美商網之後,您多次提到過文化上的衝突問題。從您自己的觀點來看,中外文化的不同,對企業在管理上的衝突,有什麼看法?它很致命嗎?”

童家威非常肯定地說道:“很致命,這就是我為什麼提出三明治的說法,如果是一個大型外資企業,進入華國可以沿襲美國的做法,華國的員工要讓自己適應它的模式,但是像本土化的創業型公司,引入風險基金,一夜之間建成外資的文化環境是非常艱難的。我舉一些例子,第一,我們華國人,往往是有能力的人,恰恰是一種個體創業型的人。他們有思想,肯吃苦,有能力,他們體現能力的方式,往往是把結果交給你。”

“作為公司領導人,也不需要過多地過問實現的過程。就像我們全國人民都很尊敬的那一位老人說過的一句話,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這種有能力的人喜歡接受挑戰性的任務,希望給他的任務是一個完整的,而不是區域性的,看不到全貌。”

“而西方人,尤其美國人,是在經歷過將近上百年工業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社會分工的理解非常透徹,就像早期卓別林的電影,流水線引入以後,卓別林每天只看一件事情,就是擰螺絲釘。讓中國人擰一個螺絲釘就不願意幹了,留下來願意擰的往往是沒有創意,思想的人。”

“這時候引入西方的管理機制,引入西方的管理人才以後,他們對華國本土人才的看法,判斷就與你有很大的出入了。第一,溝通沒有把這個過程處理得很系統,結果再好,也沒有用。那麼他們很看重這個過程。”

“就是說,正確地做事,比做正確的事還要重要。這是一個很大的文化上的不一致。第二個,與美國的管理人員相比,華國的管理人員,在溝通上花的時間是比較少的。西方人因為大工業經濟的要求,及時地溝通,協同作戰,團隊精神,有一種本能。華國一些有能力的人,往往喜歡單槍匹馬,單刀赴會,這裡就產生了很多文化上的不一致的衝突。”

“再一個例子,民主與集中的問題,華國的員工普遍看老闆的臉色行事,也希望老闆是一個比較有自信、有主見的、強硬的管理人員。西方的管理人員傾向於民主、公開的腦力振盪方式討論,把華國的管理層和西方的管理層做腦力振盪討論的時候,亂成一鍋粥,華國人一爭論,就要拍桌子,就要紅臉,就要吵架,弄得美國人下不來臺,認為是不是得罪了這個人。”

“美國人腦力振盪的時候,華國人認為很愚蠢,這樣簡單的事情還討論什麼?你的觀點是三歲小孩的主意,怎麼好意思在這麼多人面前提出來?實際上人家也是想拋磚引玉,為什麼說是腦力振盪呢?就是這樣。”

網友:離開美商網,您認為是一種失敗嗎?如果給您一次機會,您還選擇離開嗎?

童家威:如果再有人說我離開美商網是一個失敗,我就跳樓了(拽住你。如果給我重新選擇的機會,我離開得更早(省得受這份閒氣。

網友:您重新創辦商振網,在起步階段,最重要的資源是什麼?

童家威:人。美商網供應商方面的人員過來了幾個。有人就可以白手起家。有資本就能擴大規模。公司目前的發展階段關鍵是人。大家都不拿工資。離開美商網以後可以去別的公司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大家自願不拿工資,一起創業,這是我吸取教訓,不再給認股權,直接給股票。從第一天開始,就保證它的合法權益。希望這個公司能夠成長為將來他認為值得他奮鬥的平臺。將來風險基金進來的時候,也給它設定一些條款,因為認股權雖然是一種偉大的發明,但是在納斯達克今天這種情況下,跟廁所裡的衛生紙沒有什麼區別。

另一位網友又問道:“您從離開美雙網到現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您思考最多的是什麼?您與哪些方面的人接觸得最多?是風險投資還是業內同行?

童家危說道:“我這段時間思考最多的是下一步要做什麼,範圍又比較寬。包括非網際網路的行業,都看了一下。第二個思考最多的是,反思自己在創業的四年當中,儘可能把自己做得不夠的地方,做得錯誤的地方總結出來。”

“接觸的人就比較廣,傳統行業和網路行業都很多。也包括雲南雪區的牧民,也包括舊金山的公共汽車的駕駛員,也包括早期的網路英雄章樹新。目的就是除了對自己下一步要做什麼事業進行思考以外,同時也對自己的生活觀進行思考。創業還是給別人打工,都是基於這兩方面的思考之後才能作出決定的。”

這時候又有一位網友突然問道:“根據一些媒體的爆料訊息,香江雲峰投資公司在國內投資了很多家網際網路網路服務公司,其中包括已經成功登陸美股納指上市的星浪,網雲,搜孤三家公司,也包括了阿狸公司和企鵝公司,請問您對此持什麼看法,有沒有計劃去找雲峰投資公司,對您創辦的商振網進行風險投資。”

童家危想了想說道:“香江雲峰投資公司這幾年的成長速度確實很快,也確實投資了不少網際網路網路公司,但就我個人來說,雲峰投資公司還是以投資傳統的商業為主,他們不是很懂網際網路經濟,也缺少國際風險投資的意識和經驗,所以我的商振網自始至終,並沒有考慮向雲峰投資申請風投資金,或許以後,有機會會和雲峰投資公司有合作的可能,但是目前暫時還沒有這種可能,也沒有和雲峰投資合作的必要。”

章雲峰聽了童家危的這番話,不由得苦笑了起來,這話難道不應該是他對他說過的嗎?

沒想到這個童家危還真的是死要面子,明明是他拒絕了他的申請,沒有向他新創立的商振網進行投資,到了童家危的嘴裡,倒是成了他不懂網際網路經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