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技術突破帶來的發展前景(說明較多)(第1/2頁)
章節報錯
沙漠的太陽能發電潛力有多大呢?
以華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為例。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總面積為33萬平方公里,周圍都是人跡罕至地帶。
根據NASA的研究,每平方米的沙漠每年接收的太陽能約為2000千瓦時到3000千瓦時。
如果能夠把這些太陽能全部轉化為電能,那足以讓1千瓦的電器使用3000個小時,按照家庭年均用電量6000瓦計算,只要2平方米沙漠就能滿足一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如果按照這種完美的轉化效率,塔克拉瑪干沙漠33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能夠滿足近1600億個家庭的用電。
當然這個轉化效率太誇張了。
如果真有這樣的轉換效率的話,中東那些王爺早就吃土去了。
目前太陽能電池板的轉化率,遠遠達不到100%轉化太陽能的水平。目前人類的太陽能發電裝置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聚光太陽能,一種是光伏太陽能。光伏太陽能的轉化比聚光太陽能更穩定,最高能實現23%的轉化效率。然而我們考慮到沙漠的高溫,沙塵和電池板老化的現象,實際轉化效率需要大打折扣。
這是現實世界的太陽能發電效率。
而吳思源手中掌握的太陽能發電技術轉化效率更高,理論值能達到32%,衰減率也很低,這意味著其使用年限將會很長。
就算太陽能電池板不可能覆蓋沙漠的所有面積,需要50%的面積將拿來維護。
按照吳思源手中的太陽能發電效率來計算的話,
如果按照這樣的預測計算,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年發電量將能夠滿足480億家庭的需求。
當然,這是家庭用電。
而一個國家的耗電量,家庭用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跟工業巨頭用電相比,家庭用電只能說是小兒科。
像彎彎省的臺機電,一家企業的用電,就達到了160億170億千瓦。
平均一天就要用掉5000萬千瓦電。
佔到了彎彎省整體發電量的百分之六。
而大麴線家三個月的用電量,才兩萬度電,平均下來一個月才7000度電。
兩者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
工業用電才是大頭,一般能佔據總社會用電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
但使用吳思源的太陽能發電技術,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年發電量也能輕鬆滿足,還有幾倍的剩餘。
就算使用現實世界的太陽能發電技術,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年發電量也能滿足全國用電的需求。
這還只是一個沙漠而已。
如果全華國一半的沙漠都鋪上太陽能電池板,其產生的電能滿足全球的需求。
而全世界的沙漠地帶就更加大了!
之前沙漠光伏發電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應用開來,是因為電力運輸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沙漠地帶本身消耗不了那麼多電力。
需要將電輸送到發達地區。
這樣一來的話,電力傳輸的線路越長,其損耗就會越多,並且這麼遠距離的輸電線路,以後的維護也是極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