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帝未輕信那方士之言,而是令人提前請國師出關斷此異象。

但更詭異的事發生了。

兩名道士奉命前去請國師出關,隔門行禮說明緣由,卻始終聽不到室內回應。

二人不得已,唯有從外面強行將門開啟。

門是從裡面閂上的,開啟費了些工夫,而門開之後,二人卻驚見國師打坐的蒲團之上只剩下了一副衣冠。

可明明他們日日都會送來飯食,只是為了不打攪到國師,飯食皆是按時透過一方狹小的暗格遞進去,每次送飯時他們都會順帶取走上一次用罷的碗筷,每每可見飯食都是被動用過的!

兩名道人在偌大的靜室中尋找一番,卻只發現了兩只體肥毛亮的黑色狸貓。

而國師的衣冠之下,竟有一根白骨,骨上有金色字痕,為隸體,如同碑刻,共四行十二字。

兩名道士顫顫捧起那衣冠白骨,一路高喊︰“百里國師……羽蛻昇仙了!”

天光將亮之際,仁帝親眼看到了那白骨之上的十二金字︰

離心起

熒惑至

天機歸

紫微盛

——這像是一則預言。

“熒惑至……”仁帝眼神動蕩著轉頭,看向未央宮銅鐘的方向,所以,當真有何處出現了山崩異象嗎?

十日後,南郡太守呈急報入京︰洞庭湖水決堤,洞庭以北,南郡境內,山崩二十餘里。

此事傳開,南郡內外竟有不少百姓哀哭,有流言稱此山正是長平侯的化身,身死而山傾。

仁帝令繡衣衛嚴查流言源頭,一時間京中又興起一陣自危之風。

也有朝臣伺機攀咬政敵或報私仇,因魯侯曾力護劉岐,有人指稱魯侯乃是廢太子餘黨,乃至有人供出去年臘月凌軻歸京途中,魯侯夫婦以拜神為由,實則出京私見凌軻,不知圖謀何事——

誰料如此一番揪扯,最終卻揪出了魯侯府上的一樁家事。

魯侯被如此栽贓,唯有當眾明言了家中女兒馮珠被凌軻意外救回之事。

在此之前,馮珠歸京的訊息一直是個秘密。

魯侯府上早年便傳出死訊的女公子竟被找了回來,這固然稱得上是一樁奇事,但並不足以在偌大朝堂上引起什麼波瀾。

唯獨向來穩重沉肅的嚴相國卻驀地抬眼,定定看向了魯侯。

出宮之際,嚴相國甚至顧不得行走儀態,疾步追上了魯侯,詢問馮珠之事︰“魯公,敢問……”

魯侯卻是打斷了他的話,只嘆氣道︰“相國,還是不見為好。”

深春的風拂過宮牆,荼蘼杏花簌簌而落。

劉岐經過杏花宮牆下時,靜靜停留,看了片刻。

他拖著一條有些跛的左腿,去往未央宮。

一路宮人紛紛避退行禮,屏息不敢多看一眼。

這是自那夜禍變之後,六皇子第一次得以出現在人前。

這個孩子彷彿突然從一個皇子變成了一件遺物,那三個人的遺物。

如此遺物該如何安置?

仁帝終究未答應親自見這個小兒子,只道︰“朕許他說一句話。”

郭食帶著一名內侍退了出去,向跪在殿門外的劉岐傳達了陛下之言。

郭食不動聲色地垂眸看著這個孩子。

這一句話很重要,關乎這位六皇子的去路,甚至是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