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哪到哪呢。

韓試心裡的想法跟章山如出一轍。

華夏的傳統音樂保留了無數,是一個挖之不盡的巨大寶藏,與全世界的民歌在多元化上相比,都不帶虛的。

葉露現在看到的,《音樂國》為世界觀眾所呈現出來的,可以說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

只是近現代歐米主導了全球文化潮流,以至於華夏文化裡的瑰寶推廣出去的太少,乃至連國人都覺得民歌太土,不入流。

現代音樂就是西方音樂,以人家的審美判斷來評價自家的東西,可不就低人一等了麼。

就比如美聲被吹捧到很高,其實最初僅僅是西方民歌的唱法之一,比華夏繁複多變精彩紛呈的戲腔高明瞭哪點?

或許就一個相對簡單容易流傳的優點。

又如近些年在國內掀起了一陣潮流,出現了專門的熱門綜藝,引起年輕人動不動一句瑞思拜的rap,起源不過是米國的黑人嘻哈文化,最早說白了就是有節奏有背景樂的潑婦罵街,freestyle與battle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樣子,無非就是比誰罵的有煽動性有感染力能押韻罷了。

裡面往往充斥著粗口對噴、人身攻擊以及種族歧視,與彰顯個性真沒有一毛錢關係。

華夏的彈詞、快板或許音樂性稍弱,起碼三觀正多了。

有些人就是跪的久了,永遠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音樂國》就是來砸場子的,至少證明華夏的音樂就不比任何文明遜色,韓試微微一笑,看向螢幕中的舞臺中央。

吳霞又一次上場了。

【春天到春意濃

千山萬樹綠蔥蔥

布穀鳥兒聲聲唱

布穀布穀快播種】

字幕打出來,大抵就是意思意思,侗族的語言連國內都很少有人能聽懂。

事實上,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但並不妨礙侗族擁有讓世人為之驚歎的音樂藝術。

《布穀催春》。

一首侗族大歌,吳霞只是充當了領唱,擔任主角的是一隊侗族的年輕姑娘們。

姑娘們身上的民族服飾很搶眼,但最讓人心神俱醉的依舊是合唱的天籟之聲。

侗族大歌最特色的地方,就是模仿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的自然之音,姑娘們用一把嗓子告訴了國際友人們,什麼叫人聲的交響樂。

女聲重唱、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侗族的民歌根本沒有完整的現代音樂體系,卻不比任何西方交響樂團的演出遜色。

淳樸和諧,奇妙雋永,音樂的本質美,在侗族姑娘的歌聲中展露無遺,一切技巧與理論都只是點綴,好聽才是王道,語言障礙也不是問題。

華夏的民歌太神奇了,不少海外觀眾又一次發現,對古老神秘的東方世界,見識少的可憐。

“我要膨脹起來了。”

“誰敢說唱民歌都是村口大媽我跟誰急。”

“不知第幾次想感謝柿子感謝章導感謝《音樂國》了,我們自家好聽的音樂竟然以前都不曾稍稍注意過,是你們擺在了我的眼前。”

海外網友在讚歎,國內觀眾對著彈幕開心到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