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何進的問題,荀攸再度快速的接話,好似沒有經過任何思考。

“我與我叔見面不多,不過聽族中長輩說起,是有幾分才名的,不過潁川子弟,誰又沒有幾分才名呢!”

荀攸坦蕩的回答,何進深信不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心中想到:“看來荀彧荀文若,也只是潁川一尋常才士。”

何進話鋒一轉,說到了劉擎身上。

“劉擎太守真乃年少將才,能以一己之力滅南匈奴主力,實在難得,奈何資歷有限,如此年紀掌一郡之地,已是前無古人,確實需要一些像荀文若這般文士人才,可惜陛下不允,否則我必定令其統領兵馬,說不定,能再造個冠軍侯。”何進頗為遺憾的說道。

劉宏和渤海王的糾葛,早已不是秘密,即便劉擎再能征戰,劉宏也不會將軍隊交給他掌管。

這個話題過於敏感,荀攸未作回應,只是一邊笑著附和,一邊點著頭喝茶。

見荀攸沒有避諱,何進打算說出自己的打算。

“公達,依你之見,透過荀文若,我能結交到劉擎嗎?”

何進想的很清楚,只要和宦官對立的,就是和他一邊的,劉擎顯然是最對立的人,而且如今官拜太守,爵封武州縣侯,已經有資格成為自己的拉攏物件。

加上雁門地處幷州,若是成了,與董卓的羈絆,便再多了一分。

荀攸回道:“大將軍,結交公子,為何不光明正大的進行?”

“公達有所不知,如今宦官弄權,已至極端,那上軍校尉蹇碩,連我這個大將軍都被其壓過一頭,如今外患已解,若依舊為其執掌權柄,難道公達忘了兩個黨錮了嗎?”

荀攸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何進的話外之音其實他清楚,說得直白一點,派系鬥爭嘛,不過這種東西不會拿到檯面上說,畢竟他也身在其中。

而且何進也有小聰明,他提到了黨錮,而無論荀攸還是荀氏,皆算作士家之人,也就是黨錮的物件。

這話裡面也有淡淡的警告意味,天下士人與他何進,其實皆是宦官的對手。

“大將軍儘管放寬心,黨錮不會再有。”荀攸道。

“公達如何可知?”

“因為陛下已決心立牧。”

何進在想象著二者的聯絡,可惜以他的智商,好似想不到,於是他請荀攸飲了一杯茶。

“以牧治州,州牧需要遴選不少人才,加上近水樓臺,朝廷與地方必會形成人才爭奪之態勢,若再行黨錮,豈不是將人才都往外推,不光不可能再度黨錮,就連察舉制,亦會受到衝擊。”

“察舉制亦會受到衝擊?”何進詫異的反問道,“為何?”

“大將軍只需想一想,劉焉為益州牧,他會如何用才,董卓為幷州牧,他會如何用才?”荀攸問道。

“原來如此!”何進恍然,恐怕以後所謂大族的門生故吏,也只會往朝廷推舉了,而州郡人才,將隨著州牧性格來定,比如那董卓,自然會多提拔一些行伍間的將士。

何進不想光明正大的拉攏,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怕和他推薦董卓一樣,別人來湊熱鬧,比如鄧盛,鄧盛勢力雖不強,功利心也不重,但走到這個位置,誰又不想為後背鋪路呢?

他何進也十分希望日後劉辯能順利繼位,以使他何氏家族更進一步。

所以,就算要拉攏劉擎,也不能明面上進行。

“公達,此事,我覺得還是你先試探一番為好,你也知道陛下與十常侍對其態度,我若與之勾搭,恐為陛下所不容。”

荀攸心中笑笑,明知陛下會不容,偷偷摸摸也要去勾搭劉擎,這隻說明了一點——

劉擎成長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快到讓這些自以為高高在上的人都不得不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