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叔”名叫文叔同,是這個專案的技術負責人,在前世的時候,李達康當然也是認識他的。

只不過認識歸認識,李達康卻和他不算太熟,前世他在香江實現了四個月,倒是之和這位技術負責人見了不到10面

這倒不是因為別的,主要是文叔這人比較忙,他在太古集團同時兼管幾個專案的技術工作,而太古集團的重點又是在房地產方面,因此大嶼山這個專案別看是超級工程的一部分,卻並非是集團的重點,是這個原因讓老文來得少。

在李達康印象中,老文這人其實挺不錯,業務嫻熟,經驗豐富,算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現場工程師,不過最讓李達康印象深刻的卻是老文另外一個特徵

通常在工地待長久了的現場工程師,他們要麼是大嗓門,要麼就脾氣比較急躁,總之都會給人一種風風火火的感覺,“出口成髒”也是正常標配。

但老文不是這樣,他說話細聲細氣,慢條斯理,很有一種傳統文人的氣質

老文是說粵語的,本來按照正常情況,粵語的語速本來就要比普通話稍快,所以老文這種慢條斯理講粵語的人,還真給李達康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這輩子兩人當然是第一次見面,而老文這個時間點跑來工地,那當然就是為了明天的圖紙會審,因此經過開場的介紹和簡單的寒暄之後,老文也沒有過多廢話,他直接問李達康圖紙看得怎麼樣?有沒有在其中發現什麼問題。

李達康也沒有過多廢話,他直接遞給老文一個筆記本,裡面有他記錄的這兩天發現的17個問題

這是李達康準備的施工日誌,這也是他從前世開始就養成的好習慣,只要到一個新工地,那無論要待多長時間,總是要準備一本這樣的“施工日誌”。

老文含笑接過筆記本,等他翻開之後,他先是不易覺察的皺了皺眉頭,然後很快露出驚訝之色

老文的皺眉可以理解,要知道這裡可是香江,老文平時看慣的是繁體字和英文,而李達康的施工日誌又不是公開資料,平時也不用給別人看,那他當然就按兩輩子養成的習慣記錄。

老文的驚訝同樣很好理解,他當然知道李達康是個大陸來的實習生,那麼按照他的理解,這應該是個菜鳥啊,是個連萌新都算不上的職場新人。

可是這個萌新,他怎麼還羅列了這麼多的問題?還記錄得如此密密麻麻?這些真的是他這兩天找出來的問題嗎?

帶著這些疑問,老文開始逐條逐條的仔細觀看李達康記錄下來的問題,而隨著他的觀看深入,他的驚訝之色更甚,看到後面甚至已經有點心驚

李達康羅列的問題主要分兩類,一類其實就是抓蟲,把設計師在設計時候出現的小紕漏揪了出來。

在老文這種經驗豐富的現場工程師眼中,李達康能夠發現這些問題,除了說明這個人做事細緻耐心,並且體現了非常好的專業基本功之外,並不能夠讓他驚訝。

真正讓老文驚訝的是李達康準備在明天會上提的第二類問題。

在現場幹過的同行當然都知道,其實這一類的圖紙會審會議,施工方還有一個權利,就是可以在會上提出一些類似“合理化建議”的問題。

比如說某個具體的設計,其設計本身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設計師提出的具體做法卻還是值得商榷,假如施工方認為自己有更方面,更快捷,甚至更省錢的施工方法,並且按照自己的做法,完全可以達到和原設計完全相同的效果,那麼這些,也是可以在圖紙會審時候提出來。

事實上對於一個圖紙會審會議來說,抓蟲還是小事,其真正意義主要是體現在這個方面,老文對此司空見慣毫不稀奇。

真正稀奇的是羅列出這些問題的人啊。

因為想提出這一類的問題,要麼就必備極其豐富的現場經驗,要麼就擁有很好的前瞻性。

這像是一個職場萌新能提出來的問題嗎?

當然嘍,儘管看到這些之後,老文已經暗暗心驚並且已經對李達康刮目相看了,但兩人這畢竟是第一次見面,根本就完全不熟,因此心驚歸心驚,老文卻沒有半點表露。

等老文看到筆記本上的最後一個問題的時候,他卻是終於憋不住了,並且忍不住哈哈大笑:

“啊!排汙管道居然埋到地面上?哈哈哈,這份設計是誰做的……喔,英國的奧萊設計事務所,阿康是吧,來,你把圖紙找出來給我看看。”

李達康在給老文找圖紙的時候,旁邊的郭阿水同學好奇心發作:

“啊,文叔你說什麼?什麼排汙管道埋在地面上?”

老文暫時沒有接茬,他先是對照李達康指出來的問題檢視圖紙,經過簡單的默算,確認確實是圖紙有誤之後,老文先含笑看了李達康一眼,然後對水哥笑道:

“是呀阿水,你應該沒見過吧,設計師居然把管道設計到地面上了,還好被阿康發現了,這要真等到埋管子時候才發現,那他們才是糗大了。”

郭阿水聽說居然是怎麼回事,他當時就沒心沒肺的哈哈大笑:

“哈哈這什麼破設計師啊,文叔你剛才說是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