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將重合城團團圍住後,在接下來一連十多日的時間內,卻並沒有要主動進攻的意思,甚至連象徵性進攻也都沒有,這讓城中的韓猛大為疑惑。

不過他更疑惑的是,為什麼南皮方面卻沒有援軍到來。

大公子到底在幹什麼?

其實不僅韓猛疑惑,就連趙雲等人也感覺很奇怪。

按理說, 我都放你韓猛出城求援了,這都十多天了,為什麼還沒有援兵抵達?

袁譚身為袁紹長子,就算年幼頑劣,也不至於見死不救吧。再者重合乃渤海門戶,若一旦丟失,他的罪責也不小。

一時間, 眾人議論紛紛, 卻都猜不到真正的原因。

但真正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甚至很魔幻——袁譚慫了!

現年二十三歲的袁譚,雖被袁紹委派負責防守渤海,但其未經戰陣,聽聞敵軍動地而來,心中頓時有些慌。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向父親袁紹求救。

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袁譚一沒有指揮作戰的經驗,二沒有袁紹的命令,他若擅自出兵,贏了還好,敗了便無法交差。

但南皮距離鄴城足有八九百里,哪怕袁譚派出計程車卒行進速度再快,一來一回也得近七八日的時間。

在這些時間裡,袁譚開始修整城防。

沒錯,他非但沒有整軍備戰,準備救援韓猛, 反而擔心韓猛不敵,重合城陷落後敵軍便會直奔南皮,所以提前修築一個龜殼。

這就不難理解趙雲等人的疑惑了。。

荀攸的計策本是極好的,但無奈碰上了一個段位低出下限的對手,導致一時間竟不能生效……

由此可見,有時候對手也不能太拉胯,不然連落入你陷阱的機會都沒有。

十日後,袁紹的回覆終於到了。不出意外,果然是讓袁譚率兵出城,救援重合縣。

袁紹在信中說得明白,自己也會派大軍前來增援,只是大軍徵調需要一定的時間,讓袁譚先撐住,就算不能戰勝徐州軍,最少也得保住渤海。

一個月內,援軍必至!

這下袁譚再也沒有了退縮的理由,只得率軍出戰。他兩千人駐守南皮,自己則親率四千主力趕往重合,救援韓猛。

然而這一幕全在趙雲的意料之中。

袁譚的軍隊剛剛行至半道,就被趙雲來了波圍點打援。

這場伏擊戰中,毫無防備的袁譚被打得大敗而歸,四千軍隊也只剩不到千餘人逃回南皮,就連袁譚被人都被張飛打得身受重傷,若非部下拼死相救,恐怕會慘死當場。

至此,渤海郡的守備力量已經被趙雲連消帶打,削弱得不剩幾分。

而徐州軍方面,則開始了真正的攻城戰。

之前趙雲不願率兵打攻堅戰,一來是因為自己此次出征只有兩萬人,他擔心損失過甚。二來南皮城高牆厚,沒有兩三個月不能成功。

而到時袁紹早已反應過來,回師東歸,裡外夾擊之下,自己也未必能討得了什麼好。

但經過一波誘敵,一波圍點打援後,這些問題都已經不復存在。

大敗而歸的袁譚手中兵力所剩無幾,且已經被打得銳氣盡失,自然不會再有出城迎戰的勇氣,只得據城而守,等待父親袁紹的援軍。

趙雲當即決定,先打韓猛。

初平二年,三月末,張遼正式率軍向重合縣發動進攻。

這一戰極為短暫,因趙雲早就派孫康率五百將士潛入城中作為內應,所以剛開戰的第二天,孫康就趁著韓猛把注意力全放在城外的時候,偷偷召集部隊,一舉向城門殺去。

城門守軍雖奮力抵抗,卻終究還是被孫康成功奪取了城門的控制權。

隨著‘嘎吱嘎吱’的聲響,重合城門被緩緩開啟。

張遼見等待已久的時機終於來到,急忙下令全力攻城,並親自擂鼓。

張飛更是一馬當先衝在了最前面,不避箭雨,不畏生死。

血戰至日落,重合縣被徐州軍徹底攻佔。

而一心想取代文丑的守將韓猛,更是在狹窄的巷戰中與張飛血戰了五六十回合後,終究是體力不支,被張飛一槍刺中胸口,隨後被梟首示眾。

拿下重合縣,就等於開啟了渤海郡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