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猛此人,少有武略,膂力過人,初時在鄉為遊俠,因其勇武而為鄉里敬重。後值袁紹出奔冀州,便欣然來投。

其人雖不是世家出身,但袁紹見其弓馬嫻熟, 遂指派他和自己的長子袁譚一同鎮守渤海。

說實話,當時的袁紹忙著討董,完全沒想過考慮過渤海的防禦問題。

哪怕到討董過後,袁紹開始圖謀冀州之時,也只是象徵性的在渤海增派了一些兵力,依舊讓袁譚和韓猛鎮守。

因為袁紹從沒把渤海當成自己的大本營經營, 甚至沒考慮過會有人進攻渤海!

眼下天下局勢都聚焦在冀州、兗州以及豫州, 這些地方才是真正戰略要地。袁紹當然把劉備當成未來的大敵, 但從不認為徐州會派人越過青州而渤海。

原因有二。

其一,渤海地處邊緣,雖多是平原沃土,但易攻難守,對於天下爭霸的大勢也沒什麼幫助。

其二,渤海旁邊連線著青州,那可是一塊已經被打爛了的地方,在諸侯眼中的價值,遠遠不如中原各地。

但架不住林朝制定的戰略是農村包圍城市,穩步發展的路線。也就是說,每拿下一個地方,就要著手深入治理當地基層,先把統治度提高再說。

如此,即便將來一不小心吃了大敗仗,也不會起連鎖反應導致崩盤。

所以北上連結平原、濟南、渤海三郡,也就變得極為重要。

趙雲雖然採納了荀攸的計策,但臨出戰之時,還是想出了一個騷操作——為了能確保韓猛向南皮袁譚救援,就得先讓他吃一陣敗仗, 受一些苦楚。

由於重合的防禦極為懈怠,所以孫康等五百人假扮客商的潛入計劃很是成功。化整為零後,不到二十波人,每波二十到三十之間不等,押送著一些普通貨物順利進入了城中。

三日後,孫康在城中站穩了腳跟,張遼的第一次進攻也正式開始。

他並未率大軍圍城,而是帶了兩千人馬,假扮成青州黃巾,在城外叫囂,希望引韓猛出來一戰。

見到兩千名陣型鬆散的青州黃巾來襲,韓猛差點被氣笑了。

眾所周知,黃巾賊戰鬥力極為拉胯。莫說兩千人,就算是兩萬人也絕不可能攻下有自己守衛的城池。

韓猛非常自信,因為去年青州黃巾不止來過一次,但每次都被他輕鬆擊退。

所以他認為這次也是一樣的,甚至見城下兵少,便想著出城一戰,多多斬殺青州黃巾為自己請功。

嗯,聽說前些日子上將文丑在泰山戰敗,連一隻手都被人砍掉了。

獨臂之人,還如何領軍作戰?

他的上將之位,是時候由自己來接替了。

城樓上,韓猛想到此處,眼中爆發出一陣興奮的光芒,隨即大聲喝道:“兄弟們,隨某出城,斬殺城下這群賊子!”

這個三十來歲的威猛漢子,也不是不講武德之人,見城下只有兩千人,便也只帶了兩千人馬出城迎戰。

畢竟,總得留點人守城吧。

戰爭打響後,韓猛更自信了。正如他預料的一樣,青州黃巾不堪一擊,一觸即潰,交戰不到半個時辰,便已經有全軍潰退的跡象。

“撤,快撤!”

敗軍之中,頭戴黃巾的張遼瘋狂大喊道,神情慌亂無比,麾下士卒也心無戰意。

韓猛見如此大好局面,又豈會錯過,遂率軍死死地咬在張遼屁股後面,緊追不捨。

一追一逃間,兩股部隊距離重合城越來越遠。

也不知是不是張遼的逃命功夫極為出色,反正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兩支軍隊距離重合已經有了十多里的路程。

這時候,韓猛再想全身而退,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眼看計策成功,張遼果斷選擇攤牌,一把扯掉頭上的黃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