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法家邪術,不入學宮!(第1/4頁)
章節報錯
閒聊的時間結束之後,林朝便問出了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
“老師,但不知學宮如何施教?”
聞言,鄭玄和蔡邕對視一眼,都發現了彼此的疑惑。
“子初此言何意?”
儒家最擅長的便是教育,且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若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那便是精英教育。
一位老師帶著數十,甚至是數百名學生,從六經開始學起。然後篩選出有天分的成為入室弟子,最後再由這些入室弟子中,篩選出幾位真正的傳人。
這一套系統的教學,其實和家學的模式也差不多。
即老師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將自己的私貨,對事物的見解一併傳授給了學生。
如果某一位弟子得到了真傳,那就證明這位弟子從內到外,甚至連為人秉性,思考方式也無限趨近於自己的老師。
達到這種層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人。
這便是東漢一以貫之的傳承方式。
而鄭玄之所以會疑惑,不是奇怪林朝為什麼問這這種世人皆知的問題,而是他看出了林朝似乎有別的想法。
果不其然,林朝接著便笑道:“老師,弟子有一愚見。此番學宮學子甚多,因此施教方式也得有所改變。”
“如何改變?”蔡邕好奇道。
千百年來,大家都是這麼玩的,老夫倒要看看你林子初有什麼新奇想法。
林朝緩緩吐出了四個字:“因材施教。”
聞言,鄭玄面色微微一變,思慮片刻後才繼續問道:“何謂因材施教?”
鄭老頭治學數十年,自然聽懂了這四個字的意思,所以他問得是具體實行方法。
而林朝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分層次教學。
真正有天分的學生,自然可以進行精英教育,這本是一件好事。
但這世上有天賦的人,終究是少數。
對於剩下的普羅大眾來說,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識文認字,掌握知識,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說精英教育是一件精美絕倫的手工藝品,那林朝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批次生產製造的工藝品。
價值雖然天差地別,但在實用方面,二者並無多大區別,效率卻能極大提升。
不過這個理念明顯與鄭玄治學的態度相違背,所以他思慮良久,終究還是搖了搖頭道:“子初所言,為師私以為不妥……”
“不,老夫倒是以為甚是妥當!”
鄭玄的話還沒說完,卻被蔡邕反駁道:“有道是時移世易,今學宮近兩萬學子,規模之大,古今未聞。若依照舊例而教之,恐不得其法。子初所言,不妨一試。”
林朝也勸道:“老師,不妨先試試,若有不妥之處,再改回來也不遲。”
見林朝和蔡邕都表示贊成,鄭玄這才點了點頭,勉強表示願意試試。
而後,林朝又問起了教材方面的事情。
鄭玄笑道:“自是以六經為準,此外那兩本《三字經》、《千字文》,為師也曾觀其大略,倒是可以作為蒙學之用。”
對於這個答案,蔡邕也笑著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可林朝卻不同意。
“老師,若是您與蔡公所收之弟子,自然可以以六經為準。但學宮如今兩萬學子,還是僅以《三字經》和《千字文》施教更為妥當。”
聞言,鄭玄當場變了臉色,斥責道:“子初你莫胡言亂語,此二者充其量可為蒙學之輔助,又如何能與六經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