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汗結束了草原和大明兩百年來的戰爭,迎來了和平,對雙方都是好事。

俺答汗收到大明皇帝的回覆,雖然內心的目的並沒有達成,仍然按下不滿,奉表並獻鞍馬,以示心意。

朱翊鈞收到心意,得知俺答汗率部眾去了青海,內心大喜。

歷史像一片迷霧,雖然有蛛絲馬跡可尋,但是沒有人敢保證能猜準迷霧中的事蹟。

所以雖然和平了幾年,但是各軍鎮仍然每年要耗費眾多的軍費,包括修建剁牆等,例如今年宣府奏請修北牆,修滴水崖歷鵬堡,龍門衛至六臺子墩等。

連戚繼光也上奏,贊成修建薊昌二鎮軍臺二百座。

因為他們不知道歷史的迷霧。

但是朱翊鈞知道。

對於這些奏請,朱翊鈞都留中不發,除非兵部強烈要求的地方才會同意出錢去修。

朱翊鈞先派了使者,封賞俺答汗,回覆他的心意,他願意和俺答保持和平。

賞大紅莽白澤各紵絲衣一襲,採段十五表裡,其妻大紅五采紵絲衣兩套,採段四表裡。

其弟以及長子,大明封的都督同知,各採段八表裡,闊生絹二匹,五采紵絲衣一套,木棉布四匹。

只要受封過大明官職的韃靼部落大小貴族,按照官職,與大明親厚程度,皆有賞賜。

“朕登基大寶以來,為中國天子,第一年二十萬兵平四川,第二年五十萬兵平廣東,第三年三十萬兵平雲貴,如今四海威服。

朕在京城又立新軍十萬眾,皆壯兒,日夜操練,雖兵鋒之甚,但朕知道國之雖大,好戰必亡。

順義王向中國心之願望,雖順義王人在草原,與朕雖遠,朕卻能感之其心意。

朕登基以來,唯此處太平,朕心甚慰。

如今朕用百萬兵掃平八方,雖兵多將廣,卻不願意再生兵事,願意馬放南山刀槍入庫。

順義王之前向先皇發誓,與大明世代友好,永遠和平,如今朕回覆順義王,朕希望兩族親如一家。”

俺答汗聽完大明使者的宣告,揣摩著大明皇帝的話,雖然大明小皇帝不太聰明的樣子,但還是有點頭腦的。

親如一家。

俺答汗靈光一閃。

要論眼光之精準,俺答汗的確聰慧過人。嘉靖朝大明對馬市的態度反反覆覆,嘉靖朝最後二十年,俺答汗都放棄了。

一直到隆慶年間,抓住了一縱即逝的機會,和大明定下了和約,隆慶議和。

可以說是俺答汗主動促成的,大明這方面,乃是被動方。

“大明皇帝說願意親如一家,我如何敢反對,這就送上親孫女給大明皇帝,以後成為一家人。”

大明使者傻眼了。

俺答汗故意裝傻捉字眼,大明使者只能八百里加急,把資訊傳回大明。

有人反對,有人贊成。

最後還是看朱翊鈞本人的意思。

對於外藩國女子入宮,這是有先例的,例如朝鮮就經常派貴女入大明。

不過朝鮮比較噁心,隨朝鮮貴女入宮的侍女,後來回了朝鮮,滿口汙衊大明皇帝那話兒不行。

朱翊鈞怎麼會反對呢,立馬回覆俺答汗,“可”。

天時啊。

這就是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