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俺答嘗試了很多的辦法,例如招募了很多漢人,在他的治下,漢人已經超過了十萬人。

他建設了城池,驅趕了正統的察哈爾部,想盡辦法和大明結束了兩百年來的戰爭。

為了名正言順的成為韃靼的統治者,不光他接受了大明的冊封,成為了大明的順義王,也要求部屬各部都接受了大明的冊封。

既然受封了,就不能毀約再去打大明,那各部需要的物資又是不能少的,怎麼辦呢?

俺答想到的辦法,就是逼迫大明允許邊市貿易。

當年他入關,俘虜了好多漢人,需要人幫忙管理,從中找到一個讀書人,那人雖然一身的狼狽,卻趾高氣昂的告訴他。

韃靼雖然好戰,但是不能持久,為中國患,也不過苟圖衣食而已。往者每歲進貢,賴此賞賜,才能衣食充足。

如今爾來侵犯,自決於中國,斷絕朝貢貿易,長此以往終歸窮困,陷入消亡。

俺答沒有處罰他,而是請他協助管理漢人。

因為大明的讀書人說的有道理,因為的確如此,只不過大明讀書人不曉得的是。

他雖然和大明打仗,最終的目的也是逼大明開放邊市。

只不過他選擇的手段,是以戰促和。

如今十年矣。

想到此處,俺答汗內心感嘆一聲,大義啊。

想要獲得大義太難了。

大義不是人們表面上的認可,而是要發自內心的認可,才是永久的大義。

否則就是靠武力壓服別人,但是自己總歸有衰老的那一天,有死亡的那一天。

如今,他老了。

太多的部落頭領,盯著他的位置,在等著他死去,哪怕他做了這麼多的事情,仍然沒有改變部屬們的心思。

所以這些年來,俺答更加嚴厲的約束部屬,不得侵犯大明,甚至把逃叛來韃靼的大明叛軍交回給了大明,以示誠意。

如今大明的皇帝換了又換,聽說現在大明的皇帝才十歲登基,俺答和常人的思維不同。

這幾年他在觀望大明的政局。

十歲的孩子,治理天下,他是不敢想象的。但是這幾年的事實告訴他,大明就是如此。

權利順利的交接,並沒有發生他想要看到的事情。

屬下回來告訴他,大明如今在發生改革,且有了成效,今年在大明都城閱兵和獻俘,文治武功越發的強盛。

俺答聽到後,表面上雖然看不出什麼,實則內心很焦急。

也更堅定了青海之行。

“去告訴大明官員,以後關於開馬市一事,從得勝至水泉,每月許開一處,十一月從得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