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了九月開學季,終於可以到新的工作崗位報到了,遙遠的小漁村,我來了。

這是一輛上車才買票的過路車,車站就在離我家不遠處的馬路邊,這是一輛讓我等了將近一個小時才姍姍來遲的公交車,一上車,我就聞到車廂裡一股刺鼻的魚腥味。那個年代裡的每輛公交車上都配有一名售票員,一般都是女性,當我說出要到達的地方並遞給售票員五角錢準備買車票的時候,售票員沒好氣的對我說道:“你家錢大,是不是?再掏五角錢出來!”

暈,這是多麼遠的距離呀,竟然要一元錢的車票!這是我迄今為止坐過的最貴的公交車車票錢,從我上學的師範學校一共換乘兩輛公交車回家,單程車票也只不過四五角錢,這到底是一個多遠的距離,竟然要花我一元錢的車票錢,我只好將信將疑的又掏出五角錢遞給售票員。

這麼遠的距離,公交車上卻沒有一個空座位,整整一車子的乘客把車廂擠的滿滿的,我好不容易拿好行李擠到一個視窗的位置站下來。破破爛爛而又咣裡咣噹的公交車,加上這一車子形形色色的乘客,我彷彿是在進行一場冒險旅行。

這是我從未去過的一個地方,路途真是遙遠。車行不久,眼之所及,路邊都是一片片縱橫交錯整齊劃一的鹽田。是的,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鹽田,和我們農村的稻田麥田一樣,只不過,我們村裡的稻田麥田裡面種的是水稻和小麥,而鹽田裡種的卻是鹽,這是我所不知道的一種種植的方法。

是的,鹽是怎麼在鹽田裡種植出來的?後來,等我到了這個偏遠的小漁村問了當地的老師才知道我的幼稚可笑。所謂的鹽田種鹽,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鹽是種不出來的。人們把海水用抽水機抽到岸上一個大池子裡,這個池子很大很大,簡直就像一個小型的湖泊,在我來的路上,我看到好幾個這樣的大水池,這是曬鹽製鹽的第一步。把抽上來的海水放在這樣的一個大池子裡初步蒸曬,這樣的大池子他們稱之為“養水站”。

人們在春季把這些經過初步蒸曬濃縮的海水再用抽水機抽到這一塊塊縱橫交錯的鹽田裡,此時的萬畝鹽田彷彿就像是初期的萬畝稻田似的,水汪汪亮晶晶的,很是壯觀。這些被引到鹽田裡的海水經過太陽不停地的蒸曬和炙烤,海水就會慢慢結晶變成白花花的鹽。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夏天是一年中鹽工們收穫的季節,但夏天也是鹽工們一年最辛苦的季節。

夏天不僅天氣酷熱難耐,而且夏天也是一年中雷陣雨最多的季節,員工的最大辛苦全都在於這個炎熱的夏天裡,他們要隨時和突然而來的雷陣雨做生死的較量,稍有懈怠,一年的所有辛苦都將付諸東流。

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雷陣雨突然來襲,所有的人們都會停下手中的一切,哪怕是在深夜的熟睡時刻,人們都會立馬奔赴鹽田,使勁的拉扯著鹽田旁早就準備好的大塊的足以覆蓋住一塊鹽田的巨型塑膠雨布,只有這樣,人們才會有效拯救這些已經結晶或正在結晶的鹽田。否則,遲來一步稍有懈怠,如豆粒大的雨點就會瞬間把鹽田灌滿,人們一年的收成也就徹底泡湯。這些已經結晶或正在結晶的鹽粒和農民們地裡即將收成的莊稼一樣,都是人們耐以生存的命根子,所以,酷熱難耐的夏天是這些辛苦的鹽工和雷陣雨做生死較量的時刻,人們的失望和喜悅彷彿只在這一瞬間。

我不是鹽工,我也沒有體會過鹽工的辛苦,但是,每年夏季爺爺、父親他們在村莊空場上曬糧食的場景我卻是記憶猶新。一旦雷陣雨突然來襲,村裡的所有人,不管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他們一定會停下手裡的一切並在第一時間把這些被太陽曬的滾燙的糧食搶收起來,我們當地人稱之為“搶場”。

道路兩旁都是這樣成片的鹽田,伴隨著我乘坐的公交車一路前行的,還有一條緊緊依偎在公路旁邊的一條小河。河面不寬,估計河水也不會太深,不過,雖然只是一條長且不深又不寬的小河,河面上卻不時地駛來長長的船隊。一隻拖船後面拖著十幾條大木船,木船的船艙裡都是些堆積成小山似的白花花的食鹽。後來當地人告訴我說,這是一條人工開鑿的專門用於運輸食鹽的人工運河,當地人稱之為“運鹽河”,簡稱為“鹽河”。人們把豐收的食鹽透過拖輪和木船直接運送到工廠的貨運碼頭。這些被運走的食鹽要麼被加工成我們市場上出售的精細化的食鹽,要麼作為工業用鹽生產出化肥或其他的工業用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而我既沒有讀萬卷書,又沒有行萬里路,初中三年外加師範三年的瞎混,讓我的知識量真的不如一名高中畢業生。況且,作為本市土生土長的我,竟然連自己家鄉的這點鹽田鹽河都從未見過,如此這樣的我們卻要肩負起祖國基礎教育的重任,我真的感覺自己任重而道遠。

我所乘坐的公交車就這樣沿著這條位於一大片鹽田中間的沙子土路往前顛簸著行駛著,中間偶有幾個站點有乘客上下車,其他的大部分時候我們都在公交車上享受著這漫長的旅途。剛才看到鹽田、鹽河、長長的拖船和像湖泊似的養水站而興奮的我,現在禁不住也開始昏昏欲睡了。是的,這是一片一望無際看不到頭的縱橫交錯的鹽田,這是一條不寬也不深的緊緊依偎著我們一路前行的運鹽河,這一切已經讓我感到枯燥無味了。如果不是站在這搖搖晃晃、破舊不堪而又顛簸的很厲害的公交車上,或許,我也會和其他乘客一樣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