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幷州風雲(十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著高瓊便請宋真宗立即動身渡河,樞密院事馮拯在一旁呵責高瓊對宋真宗魯莽,高瓊憤怒地駁斥道:
“你馮拯只因為會寫文章,官做到兩府大臣,眼下敵兵向我挑釁,我勸皇上出征,你卻責備我無禮,你有本事,為何不寫一首詩使敵人撤退呢?”
高瓊命令衛士把真宗的車駕轉向北城行進,渡過浮橋時高瓊簡直是在驅趕衛士前進。
當真宗的黃龍旗在澶州北城樓上一出現,城下北宋的兵民立即歡聲雷動,氣勢百倍。
真宗到澶州北城象徵性地巡視後,仍回南城行宮,把寇準留在北城,負責指揮作戰。
宋真宗幾次派人探視寇準的舉動,寇準與知制誥楊億在城樓上喝酒下棋,十分鎮定,寇準胸有成竹,使宋真宗不再恐慌。
自從遼國大舉入侵之後,各地軍民英勇抗敵,遼軍雖然號稱20萬,卻是孤軍深入,供給線長,糧草不繼。
十月以後,遼國軍隊在戰場上節節失利,尤其是真宗親臨北城時,遼軍先鋒蕭撻覽在澶州城下被宋將李繼隆部將張環用精銳的床子弩射殺,極大地動搖了契丹軍心。
因此遼國太后蕭綽及大丞相耶律隆運估計在戰場上撈不到什麼便宜,便轉而向北宋議和,企圖從談判桌上獲得在戰場上得不到的好處。
宋真宗本來就沒有抗敵的決心,差不多在他離京親征的同時,宋朝的議和使節曹利用也被派往契丹軍營。
曹利用當時是一個職位很低的官員,在遼宋對壘的過程中,曹利用總是往來於兩軍之間。
遼聖宗和蕭太后也透過前一年望都之戰中俘虜的宋將王繼忠和曹利用聯絡,契丹提出的議和條件是要宋“歸還”後周世宗北伐奪得的“關南之地”。
宋方的條件是,只要遼國退兵可以每年給遼一些銀、絹,但不答應領土要求。
談判在兩軍對峙中進行,最後終於按宋方的條件達成了協議,剩下的問題就是每年給遼銀絹的數量,曹利用臨行前請示宋真宗,真宗說:
“必不得已,一百萬也可。”
曹利用從真宗的行宮一出來就被一直守候在門外的寇準叫住,寇準叮嚀他說:
“雖然有聖上的旨意,但你去交涉,答應所給銀絹不得超過30萬,否則,你就不必再來見我,那時我要砍你的頭!”
寇準始終反對議和,主張乘勢出兵、收復失地,主戰派將領寧邊軍都部署楊之,以奪取幽燕數州。
但由於真宗傾心於議和,致使妥協派氣焰囂張,他們攻擊寇準擁兵自重,甚至說他圖謀不軌。
寇準在這班人的毀謗下,被迫放棄了主戰的主張,於是,在妥協派的策劃下,於同年十二月,宋遼雙方訂立了和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固然值得稱道,在這次戰爭中,宋軍也給遼軍以有力的反擊,使遼朝統治者認識到宋軍和中原地區的人民是不可輕侮的。
從此以後,契丹就不敢發動大規模的入侵,澶淵之盟後,宋遼邊境干戈寧息,貿易繁榮,人民生活安定。
從積極抗敵到澶淵之盟,寇準功冠朝臣,朝野上下有目共睹,但是有功之臣卻由此招來不測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