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幷州風雲(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開元八年,唐玄宗封姚崇為太子少保,但他卻因病沒有接受。
開元九年,姚崇病逝,終年七十二歲,追贈揚州大都督,諡號文獻。
開元十七年,唐玄宗又追贈姚崇為太子太保。
唐玄宗即位之初,準備任用姚崇為宰相,姚崇針對時弊,提出十條意見,問玄宗是否同意,同意即可上任,否則只有違抗君命了,這十條意見是:
(1)武后執政以來,以嚴刑峻法治天下,能否施行仁政;
(2)青海邊界已沒有反覆被擾的災禍,你能否不再貪圖邊功;
(3)能否對寵愛的親信的不法行為嚴加制裁;
(4)能否不讓宦官參政;
(5)能否在租賦之外不收大臣公卿的禮物;
(6)能否不任命親屬出任公職;
(7)能否以嚴肅的態度和應有的禮節對待大臣;
(8)能否允許大臣們"批逆鱗,犯忌諱";
(9)能否禁止營造佛寺道觀;
(10)能否接受漢朝王莽等亂天下的經驗教訓而禁止外戚內寵專權。
姚崇的十條意見,區區二百餘言,卻都是針對他所經歷的武則天、中宗和睿宗當政以來的政治弊端而提出,言簡意賅,字字珠璣。
唐玄宗以一句"朕能行之"而悉數採納,並委以大權,由此奠定了"開元盛世"的重要基礎。
唐玄宗繼位後,對輔助他發動政變的功臣多有貶斥,這和姚崇也有很大的關係。
姚崇擔任同州刺史時,張說曾因舊怨,唆使趙彥昭彈劾他,姚崇拜相後,張說非常惶恐,到岐王府中暗通款曲。
一日,姚崇在退朝後故意落在後面,並在唐玄宗詢問時稱有足疾,玄宗問道:
"是不是很痛。"
姚崇答道:
"我心裡擔憂,痛楚不在腳上!岐王是陛下愛弟,張說是朝中輔臣,他秘密出入岐王家中,恐怕岐王要為張說所誤,所以我很擔憂。"
唐玄宗因此將張說貶到相州,魏知古早年曾得到姚崇的引薦,後與姚崇並列相位,對他略有輕慢。
姚崇便排擠魏知古,讓他擔任吏部尚書,到洛陽主持選官,魏知古非常不滿。
姚崇之子趁機請託於魏知古,被魏知古告知玄宗,玄宗假意問姚崇道:
"你兒子才能如何?現在何處?"
姚崇揣知玄宗的心意,便答道:
"臣有兩個兒子在洛陽任職,慾望很多但不謹慎,臣早年曾有恩於魏知古,他們一定是藉此請託於魏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