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元年,張柬之與桓彥範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為皇帝,復辟唐朝。

姚崇恰於此時回到京城,得以參與政變密謀,因功賜爵梁縣侯,實封二百戶。

不久,姚崇被外放為亳州刺史,後歷任宋州、常州、越州、許州。

景雲元年,唐睿宗繼位,姚崇被徵召回朝,擔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又升任中書令。

姚崇與宋璟協力合作,革除中宗時期弊政,任用忠良,貶黜奸邪,賞罰分明,杜絕請託,使得各項法度重新得到整飭,朝野都認為國家復有貞觀、永徽之風。

唐睿宗復位之後,太平公主幹擾朝政,諸王手握兵權,對皇太子李隆基構成威脅。

景雲二年,姚崇與宋璟密奏睿宗,建議將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禮外放為刺史,將岐王李隆範、薛王李業由羽林將軍改為東宮屬官,並讓太平公主遷居東都。

太平公主大怒,指責李隆基,李隆基無奈,只得上奏皇帝,稱姚崇離間宗室。

姚崇因此被貶為申州刺史,後歷任揚州長史、淮南按察使、同州刺史,他政法簡肅,吏治清明,得到百姓立碑頌揚。

開元元年,唐玄宗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誅殺太平公主及其黨羽,後到新豐檢閱軍隊。

當時,姚崇正在同州擔任刺史,距離新豐不到三百里,按規定應到行在見駕,而唐玄宗也密召姚崇前來。

姚崇到後,與唐玄宗議論天下大事,侃侃暢談,不知疲倦,唐玄宗有意任命他為宰相。

姚崇遂提出十條政治主張,唐玄宗欣然接受,次日,姚崇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封梁國公,後升任紫微令。

姚崇拜相後,佐理朝政,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會改革,興利除弊。

他從整飭制度入手,罷去冗職,選用官吏,並抑制皇親、國戚和功臣的權勢,注意發展生產,為開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

開元四年,山東地區發生蝗災,百姓只知設祭膜拜,卻不敢捕殺蝗蟲,任由蝗蟲嚼食禾苗,姚崇上奏,派出御史為捕蝗使,督促各地滅蝗。

當時,朝議鼎沸,都認為蝗蟲不宜捕殺,唐玄宗猶豫不定,姚崇進言,唐玄宗才深以為然。

唐玄宗雖被說服,但百官仍疑懼不安,地方官員對滅蝗之舉仍有反對意見。

在姚崇的堅持下,蝗災的危害被減小到最低限度,雖然連年蝗災,也沒造成大面積的饑荒。

姚崇在京城沒有住宅,寓居在罔極寺中,因瘧疾臥床不起,唐玄宗每日派遣使者數十人,前去探病,每遇軍國重事,都命黃門監源乾曜去徵求他的意見。

後來,唐玄宗採納源乾曜的建議,命姚崇搬入四方館居住,並准許他的家屬侍疾。

姚崇認為四方館存有官署文書,不是病人居住之地,極力推辭,唐玄宗道:

"設定四方館本就是為官員服務,朕安排您住進來,是為國家考慮,如果可能,朕恨不得讓您住進宮裡,您不要推辭!"

姚崇雖是一代賢相,但卻教子無方,其子姚彝、姚異廣交賓客,招權納賄,遭到輿論的非議。

中書主書趙誨接受胡人賄賂,因事情敗露,被唐玄宗定為死罪,姚崇也極力營救。

唐玄宗對此非常不悅,在赦免京城罪囚時,特意在敕文中註明,將趙誨流放**。

姚崇為此憂懼不安,數次請辭相位,並推薦廣州都督宋璟繼任宰相,不久,姚崇被罷去宰相之職,改任開府儀同三司。

《女總裁的全能兵王》

唐玄宗雖將姚崇罷相,但對他仍極為尊崇,讓他五日上朝一次,遇到重大政事也專門徵詢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