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這位置,對我來說就像腳下的鞋,說脫就能脫,不想幹我隨時走人,你沒什麼好擔心的!

我沒跟別人一樣大張旗鼓歡迎吳質,只不過是怕驚動北邊的胡人,引起誤會反倒不好,僅此而已嘛。"

看起來崔林也是個有脾氣的人,偏不巴結吳質,而他後來怎麼樣了呢?

崔林在任期間,做得還算不錯,幽州局勢比較平穩,然而真的因為沒有討好吳質而被貶為河間太守,引得很多人為他打抱不平。

這件事表面看是崔林得罪了上司吳質,其實是崔林中了王雄之計。

王雄讓崔林的別駕去跟崔林說,要搞好跟吳質之間的關係,看似問題不大,但王雄自己不出面,透過別駕自己去跟崔林說別連累其他人,話外之意就是崔林無能,這種話誰聽了都很難接受,無異於在激怒崔林。

崔林被貶,果然王雄上位幽州刺史,雖然史書沒有明示,但既然崔林不肯巴結吳質,那王雄必定反其道而行之。

而王雄下一個目標就是田豫,田豫雖然要服從於幽州刺史,但大家都知道,田豫在曹魏守邊將領中的名氣之大,功勞之多。

我們如今可以從史書中知曉一二,當時的人自然更加清楚,田豫這麼厲害,風頭這麼盛,王雄這個幽州刺史感到非常不滿,所以兩人也就產生了矛盾。

田豫某次討伐胡人作戰獲勝,然而因為稍有違反軍規的行為,被督軍令狐浚捉拿。

曹丕得知大怒,反把令狐浚給關押起來而且免官治罪,甚至氣得在詔書裡大罵:

"令狐浚你這蠢貨,你怎麼不叫令狐愚呢!"

於是田豫平安無事,令狐浚不但被免官,名字都被改成令狐愚了,田豫雖然多有軍功,在胡人中廣有威信,但在幽州官場卻有對立者。

否則,令狐愚不會只因為很小的過錯就敢擅自懲辦持節將領,這中間必有緣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田豫在幽州的功績很多,但這些功勞,並不能換來幽州刺史王雄的認同。

從對待令狐愚的態度能看出,曹丕對田豫是完全信任的,有皇帝力保,田豫當然無後顧之憂。

但曹丕駕崩曹叡繼位後,一朝天子一朝臣,田豫的處境變得微妙起來,王雄發動黨羽紛紛向曹叡告狀,稱田豫在邊境胡作非為,滋生事端。

從事情後續發展看,曹叡對田豫也是信任的,但幽州一把手跟二把手矛盾鬧到如此激烈,不採取措施不行。

王雄好歹是田豫上級,所以曹叡只能把田豫調離幽州,不過仍然給予重用,任命其汝南太守,加封殄夷將軍。

田豫走後,王雄以幽州刺史身份兼領護烏桓校尉,軍政大權集於一身。

王雄的晉升之路用了很多卑鄙手段,不過看起來他對自己人還算手下留情,畢竟無論田豫還是崔林,都只是換個地方做官而已,對待鮮卑人,王雄比田豫更心狠手辣。

田豫在北方對鮮卑分化瓦解,拉素利打軻比能,計謀沒少用,戰爭也沒少打,但是軻比能始終屹立不倒,威脅著曹魏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