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悶良久,庚王趙準道:“讓我們私下談談吧。”

眾人很識趣,紛紛去到小室休息,唯有曹玉簪還坐在簾幕後頭。小寡婦不走,也沒人攆她走。

畢竟還有些距離,只要聲音小點,曹玉簪還是聽不見。

趙準低聲道:“黨爭時,我身邊倒是有很多軍師幕僚。可黨爭失敗後,親王黨羽折損殆盡。”

見曹玉簪還不走,趙準瞥了她一眼, 帶著蘇御轉身向外走:“那時我何等落魄,勁鋒是知道的。後來雖然重獲王爵, 可我也不過是個傀儡罷了。我看得清楚,康王是不會把兵權讓給我的。”

二王走出後殿,來到空曠之處,趙準長嘆一聲:“勁鋒好歹還有個第四師,那裡的軍官,就是你最好的幕僚。我還知道,誅邪克在你的隊伍裡。此人本有大帥之才,可堪重任。”

蘇御望向北方:“我去也行,但我覺得九萬兵不足以保證獲勝。”

趙準道:“你把第四師帶走,我再去找康王,派一個師跟你走。只要不是曹聖的第二師,我想他都會答應。”

蘇御想了想:“我要梁聰的第十二師。”

梁聰的第十二師,是三王之亂時康王的主力。那支部隊裝備好,作風勇猛頑強。

可康王並沒同意把那支隊伍送去戰場,而是派薛雲的第九師。

薛雲,就是那個繞過洛河,迂迴到徽安門,從背後幹掉趙挺,打殘誅邪克的人。

蘇御覺得康王的安排太猥瑣。

薛雲之所以能成功迂迴到第四師的後方,並不是薛雲多麼機智勇猛,而是因為睿王手下第十一師的叛變。本來第十一師守在西邊,由中郎將沙陀人石崩帶領,卻被康王暗樁監軍趙鸛臨陣擊殺。

所以薛雲突然從背後出現,打了趙挺一個措手不及。趙挺驚慌,就往誅邪克身邊跑。而誅邪克正與趙亞夫決戰,連累誅邪克也重傷落敗。

若不因此變故,現在梁朝的皇帝應該是趙挺,睿王是太上皇,而誅邪克是玄甲大將軍。

……

攝政王趙御準備帶隊出征,訊息傳開,一片譁然。

“玄甲軍沒人了嗎?為何讓你去?”長安郡主聽說此事,火上眉梢:“玄甲五大將為何不用?張雲龍、曹聖、趙亞夫哪個威望不夠,哪個不是大帥之才?”

類似這樣的問題,秦王已經回答不知多少遍了。可無論怎麼解釋,郡主還是很惱火,一時想不開,悶在屋裡難受起來。

勝敗兵家常事,打贏了都未必活下來,若打輸了,就更是九死一生。

清化坊唐氏門閥,諸唐氏老爺少爺風風光光,可幾乎每家都有忠烈牌坊。唐氏的風光是都是用命換來的。唐氏十八公子,抗三胡時死了七個。唐家姑爺也死了不少,比如八小姐唐韻的丈夫,就是滾馬嶺一戰犧牲。

十年間,接連不斷的死訊,在郡主心中種下病來。

可秦王沒時間留在家裡哄媳婦,軍情緊急,一邊通知第四師集結,一邊安排諸事。比如交代曹人鳳、李道、吳興、趙起、李甫,在秦王離京期間,金吾各衛之間應該如何聯絡、照應。

特別提點專管金吾衛事務的王殿秘書郎廖敏從中排程,帶他去見賢王,聲稱一定要保護賢王安全。

從賢王那裡回來,準備帶幾個軍師幕僚。剛得到王府幕僚腰牌的三位老將並不畏懼,欲隨秦王北上。可這三位年紀實在是太大了些,孔孝春69,王庭58,典鞏更是81。

81歲還要去打仗,兩千里路顛簸下來,還不把他骨頭顛碎?

可老將軍人老心不老,非要跟著去,不過他提出一個條件,希望把小兒子典奉帶上。

秦王覺得老爺子的安排有些不符合常理,就算老爺子好戰,也不至於非把兒子帶去拼命。後來得知,典奉在家裡待得時間太久,有些魔怔了。似乎有要瘋的可能。經常在家裡打人毀物,時而嚎啕大哭。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事出緊急,來不及等唐振回來,只是給他寫了封信,告訴唐振,已把典奉帶走,若大司馬還想用這個人,將來再還給你。

唐炯聽說此事,來告訴秦王,唐瓊唐振不用典奉,不只是因為他用軍糧釀酒的事。那小子嗜酒如命,屢教不改。若打個比方,他就好似漢末淳于瓊,極能打,但不堪重任。

秦王說,身邊缺少悍勇之將,此次帶著他,親自監督便是。而此時秦王想的是,讓這位“淳于瓊”徹底架空兼任第四師第二旅旅校的賢王孫趙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