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師先鋒第七團,經渡河一戰,減員嚴重。可不過二十日,人數就有所增加。因為有秦王照顧,從別的隊伍調精兵補充。還因為韓堅有錢,沿路招兵買馬。行至潞州時,隊伍已擴編到1400人。

小夥子愛當官, 愛打仗,愛出風頭,見誅邪克第四團緊跟自己,韓堅心中略感不爽。因為這樣一來,只要韓堅打仗,誅邪克就會衝過來幫忙,那麼功勞是不是要被他分去一半呢?

不如加快速度, 甩掉那個斷腿的人。

韓堅的這些小心思, 沒能逃得過秦王,所以在部隊向潞州進發時蘇御派老軍師幕僚,69歲的孔孝春來告訴韓堅:無論誅邪克怎麼幫你,他的官兒也不會超過督糧官,而你則不同,將來秦王若再有一師到手,你便是那個師的頭人。但有一個前提,你應展現出頭人應該有的度量,否則秦王可能要割愛換人。

“這是校長親口說的?”

“那是當然。”

“好,請孔先生回稟校長,學生絕不會讓他失望。”

韓堅深受鼓舞,從那以後就打消了甩掉誅邪克的念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誅邪克雖然是斷腿將軍, 可他的隊伍一點也不慢。無論韓堅怎麼加速,第四團牙旗距離第七團牙旗總有一望的距離,這個距離不會拉長, 也不會縮短。

這一日遠遠望見潞州城。

潞州城古稱上黨,或許是為了區別不遠處的潞城,至今當地百姓還叫這裡為上黨城。

身負重甲銳氣十足的都尉長韓堅手指前方:“上黨與潞城不過四十里,上黨為城,潞城為皋,故而上黨易攻,而潞城難攻。張之悌放棄上黨而守潞城,也是有此考慮。傳言說潞城之敵三萬餘,在某家看來不過草芥。雖多,實乃烏合之眾耳,不足與我第七團一戰。若他敢闖出城來,我定取他狗頭!”

韓都尉長的話聽得身邊人汗毛豎起,區區1400人就要與對面三萬人硬槓,這話也就韓堅能說出口。而韓堅的底氣來自於他手下的800鐵甲騎兵。

蘇御給第七團的錢只夠打造500鐵甲騎兵,多出來三百,不用問也知道是韓堅拿韓氏財閥的錢注入。

老爹韓耀給兒子拿錢裝備隊伍,那是因為老爹擔心韓堅打輸,把命丟了。可沒想到給的錢越多,兒子越好戰。

不過錢不是白花的,在渡河一戰中,這八百鐵騎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時第七團戰死的人也不少,但大多是步兵,而鐵甲騎兵面對張之悌的匪兵時, 猶如虎入羊群。

張之悌不敢正面對決,只與韓堅兜圈子,帶著隊伍亂跑,韓堅在後面追。待韓堅鐵騎追遠了,張之悌側翼部隊撲上來,把韓堅的步兵消滅。

可以說,張之悌對韓堅玩了一手“田忌賽馬”,用弱兵把韓堅的鐵騎引走,強兵殺出滅掉韓堅後隊。這也是蘇御覺得張之悌不好對付的原因,這個人很會打仗。

韓堅與張之悌的第一次交鋒,雖然韓堅殺的人多,但蘇御認為韓堅在計謀上輸了。韓堅能殺那麼多人,純靠鐵甲騎兵的強橫,有點一力降十會的感覺。

可韓堅不認為自己輸了,從殺人數目上看,明明是我韓堅贏了,另外我的八百鐵甲騎兵堪稱神軍,猶如當年勇闖曹營的甘興霸。

《三國志·吳書·甘寧傳》記載:甘寧選精銳一百多人,二更時,率其裹甲銜枚,潛至曹操營下,拔掉鹿角,衝入曹營,斬得數十級還。孫權大喜,賞甘寧絹一千匹,戰刀一百口,並增兵二千。

“我第七團八百勇士,各個堪稱精銳。甘興霸一百餘人尚不懼曹孟德七萬,我韓飛羽豈懼張之悌三萬匪呼?”

書讀多了未必是好事,關鍵要看讀書的人眼睛長在哪裡。若眼高於頂,他看到的只是英雄的成功,看不到狠人也有失敗的時候。

韓堅部奔走幾日,卻未在上黨停留許久,白天時在城內招兵,當夜起兵,發往潞城。

作為師部五官,督糧官誅邪克派通傳兵質問韓堅,為何如此?

韓堅回曰:校長有言,先鋒官應當機立斷,可審時度勢先斬後奏。我韓堅乃是校長欽封先鋒官,誅邪克無權指問。

“你回去告訴誅邪克,若他願跟著,他就跟著;若不願跟著,那就隨他便。”

在五品都尉長韓堅眼裡,從三品師部督糧官就是個屁。

韓堅常說:校長門徒只聽校長的話。

以前小夥子經常讀書看報,大梁朝諸多名將耳熟能詳,可說到底,他是嫉妒那些人有打仗的機會。而且那時候他沒上過戰場,因有距離感,故有些敬畏。

如今,經歷過龍山一場惡戰,再經過渡河一戰,韓堅認為自己就是名將,而且無往不利。

回頭再看當初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不過凡俗之輩。想那些著名戰役,經典戰例,若我韓堅在,打得一定不比他們差。

……

不知沁兒中了什麼毒,唐憐帶沁兒去見王太醫,太醫也是束手無策。隨後唐憐去南市請來麻佬,麻佬看過沁兒病情,嘆氣道:“或許是鐵線蠱……”

之所以說“或許”是因為麻佬知道鐵線蠱的厲害,也知道鐵線蠱無藥可醫。如果一口咬定是這個毒,不但不會救命,還會打擊人的心靈。

他只是取出一些藥丸交給沁兒,說吃了這些藥,可以恢復些力氣,也能運功。但並不長久,還要多注意休息。

隨後麻佬打算離開,離開前私下裡對唐憐道:“老夫回一趟苗疆,問問師叔們。這多年過去,或許能有解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