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黃河,距離太原不過七百里,可這七百里路並不好走。

張之悌天命之年造反,可見他是下了多大的決心,又做了多少準備。他不光在軍事上做準備,還製造謠言鼓動百姓。他說,秦王要收回去年發給大家的土地, 正親自帶兵前來收繳。

張之悌派兵喬裝玄甲軍官兵,到處搶奪物資,破壞農田,逼迫百姓交出土地,製造緊張局勢。隨後張之悌帶著道府兵揭竿而起,欲與秦王勢不兩立, 替天行道, 維護百姓土地。

這一招引得百姓暴怒,紛紛加入張之悌的反叛隊伍,發誓推舉張之悌為皇帝,推翻腐敗梁朝。

在一些人的帶領下,百姓們衝入縣衙,毆打縣官,搶奪倉庫,燒燬官建,砸開囚門,釋放罪犯。一時間河東道一片大亂,火光四起。

張之悌這老傢伙不好對付,給蘇御一種感覺,這人倒是很像已故老友,孔碩。這種人花招層出不窮,虛虛實實,處處體現智慧。而他手裡的兵,據說已經達到三萬。

對於這種說法, 蘇御倒不是很往心裡去,因為冷兵器時代打仗, 都有虛張聲勢的習慣。比如此次秦王帶兵出征, 號稱五萬。

“民心不穩,我們若是一路闖過去,極有可能釀成一場持久戰。到時我們後方補給不及時,很容易垮掉。若我們派先鋒殺過去,後面還要留很多人保護糧道,現在兵力不足。所以我決定改變打法:穩固民心,步步為營。”

過黃河,到澤州地界,行不足百里,就在天井關下寨,張榜安民,散播訊息,宣傳稅改政策,並強調說,去年百姓從稅改獲得的土地永遠不會收回。

還說,因為被張之悌矇蔽蠱惑而去縣衙打砸搶燒的人,只要投案自首,一律算作無罪。不過呢,要來軍隊裡服幾個月徭役,幫著軍隊運送物資。待戰爭結束,發餉回家。

與此同時,張之悌駐軍澤州首府晉城,也在大搞聲勢,說秦王帶兵三千駐兵天井關,讓百姓速速撤離,遠離戰區,同時張之悌派兵喬裝百姓去附近水源投毒。

可不久後張之悌發現,搞輿論宣傳戰他搞不過秦王。秦王的花招比他多。秦王說,讓百姓傳遞訊息,傳遞者有功,發錢。傳一戶,給一百錢,上限三百錢,讓百姓直接來天井關取錢。

雖然錢不多,但秦王真的給錢,而且秦王不計較這人到底是不是真的傳遞訊息。只要來,就給。

蘇御就是利用人們佔小便宜的心理,加速訊息擴散,結果領錢的訊息比張榜安民效果還要好,而且傳播速度奇快。

張之悌眼瞅著搞不過秦王,決定退兵。並沿路封鎖訊息,搞破壞,抓壯丁。還讓太原府加快節奏,再送些兵來。放出狠話,說要在潞州與秦王決戰。

秦王兵不血刃拿下晉城,並不著急走,而是繼續張榜安民,同時展開稅改。把當地士族富戶抓起來,綁縛雙手,脖子上插小旗,遊街示眾。把士族富戶的家產拿出來贈送最窮的人。

把近萬名百姓聚集到府衙門前,秦王站在高臺上,振臂高呼:

“鄉親們,我是秦王趙御,我今日來見你們,就是要告訴大家真相,不要被張之悌那樣計程車族矇蔽。我們這次稅改,就是針對他們,把他們的錢,發給你們!上天只給每個人一次生命,憑什麼他當士族不勞而獲,而我們廣大勞苦百姓卻要受苦呢?我認為這不公平!我們就要打碎舊制度,舊格局,讓百姓獲得好處!”

百姓們沸騰了,高呼秦王萬歲。

持續加大商業稅改宣傳力度,讓百姓知道真相,這時百姓們咒罵張之悌,揚言肉啖不解其恨。

不知不覺,半個月過去了。可秦王帶兵來到河東,不打仗,成天搞輿論。

但卻頗見效果。百姓們自發的傳遞訊息,猶如洪水一般,張之悌想阻斷訊息根本做不到。村與村之間、村與城之間傳遞,很快張之悌就失去民心基礎。

而秦王的兵已經穿過晉州,趕往潞州。

把一些文官留在晉城,繼續加深商業稅制改革,而且還把第九團留下來,聽文官呼叫。

雖然民心動搖,可張之悌並不認輸,甚至有些喪心病狂,到處抓壯丁,不參軍者立殺。待第四師趕到潞城附近時,聽探馬回報,張之悌的兵真的有三萬之多。

……

長秋宮,飛香殿。

曹玉簪倒在榻上,饒有興致地看著各路戰報。

稅改引發暴亂,雖戰事頻繁,可是照比胡人十幾萬甚至是幾十萬人的進攻,都是星星之火。梁朝軍隊四散討伐,回報皆是勝蹟,曹玉簪甚至要辨別這些訊息的真實性。

比如康王帶兵去河南道剿匪,號稱剿滅萬餘人,俘虜數千。現在康王跟曹玉簪要糧食,說補充軍用。一張口就是十萬石,他可真不嫌多。曹玉簪裝聾作啞,只給康王批了十萬升,而且還是要求康王自己去鄭州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