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第1/4頁)
章節報錯
有一種說,明末出現了資奔主義萌芽。
還,如果清朝不入,明末出現的資笨主義萌芽和各類思想的爭鳴會星火燎,直到徹底進入資笨主義甚至帶起工業革,從而改變天朝的屈辱歷史。
他們認,明亡清興導致社會經濟崩,扼殺了這一原始積累過,阻止了天朝自發的近代化轉型。
比,由於從嘉靖中期開始繁盛起來的對外貿易對江南經濟的巨大幫助;由於江南半壁的資奔主義萌芽的出現;由於在經濟與文化的互動影響,江南地區市民階級的興起……
等等因,讓人產生了我大明可以搶救一下邁入資笨主義列,死的太可惜了。
如果我大明再能堅持幾十,那麼關外***就會走向應有的宿命——從能征善戰變為能歌善舞。
從世界範圍來,能留下血脈變得能歌善舞還是一種幸,更多的是直接身死族滅。
甚至有說清朝最大的罪孽不在於對江南民眾的殺,而是對江南的毀滅性破壞讓明朝六七十年的經濟成就化為烏有。
而且清朝再次採取的明初海禁政策使天朝與海外的接觸頓時中,這對天朝是非常不幸的。
因為16601840年時期正是資奔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而天朝卻在這個關鍵時期關上了國,錯失良機。
實際,那些說法站不住腳。
對比一下中,看看問題出在了哪裡。
15世紀早期的歐,仍然處於中世紀的黑暗時,宗叫裁判所忙於鎮壓異端和控制思想。
那時的歐洲人早已對曾經輝煌過的地中海希臘、羅馬文明一無所知。歐洲分裂成或大或小的幾十個封建王國、邦國、公,或是鬆散的邦,他們之間忙於合縱連橫、勾心鬥角、打來打去。
成吉思汗的後裔建立的幾個汗國還統治著黑海北岸大塊的東北歐土地;英法百年戰爭打到1453年才結束。
看上去不可戰勝的奧思曼正好也在1453年打下了君坦丁堡;東歐、東南歐正在那啥,基嘟叫世界正在恐懼末日的來臨。
騎士制度正在衰落;歐洲貴族才開始放棄用手而改用刀叉吃肉;做國際貿易的商人們正在為東西方陸地商路斷絕買不到東方的奢侈品而一籌莫展;歐洲最廣大的農民則在地主的莊園裡像後世黑奴那樣麻木不仁地艱苦勞作。
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普通歐洲,幾乎完全看不到未來的希望。這些難道就是資笨主義、工業革命產生的基礎和環境?
同樣在那個時間,鄭和帶領空前龐大規模的船隊揚帆起,一路往,耀武揚威;大明帝國經歷了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有驚無,後面還出現了弘治中興。
大明在與歐洲同時間線上相,處於上升期和平穩期。無論從哪個角度,天朝這時候的條件都比歐洲強得多。
….
本章未,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雖然按照天朝歷史的週期律能夠看到明帝國的天花,但同時代的歐洲連底部在哪裡都還無人敢想。
可,我們都知道的歷史,1453年之後200多,鷹國發生了工業革命的大事件。整個世界都因此而改變。
鑑於歐洲前期的不,所以這200來年發生的事,才更有可能是歐洲崛起、資笨主義產生、開啟工業革命的條件和原因。
俺大明這200多年好像沒啥大的變,歐洲就不一樣了。
15世紀末開始的大航海時,讓歐洲人找到了另一個世界。
那個世界絕大部分都還沒有文,手工業都幾乎不存,更沒有形成國,他們的組織、動員和戰爭能,在歐洲殖民者面前完全被碾壓。幾百個冒險者就能擊敗數萬土著。
很,那些面向大西洋的
南歐、西歐國家佔了先,他們用搶劫、屠殺、詐騙的方,佔領了非洲、美洲、南亞、西亞、東南亞、大洋洲、格陵蘭島等等地,總共超過了三分之二的世界陸地面積!
後面的「羊痴人」運動跟殖民全世界相,幾乎沒有任何可比性。
先說結,如果沒有殖民,歐洲的封建社會是發展不出資笨主義的。
在歐亞大陸傳統的貿易往來,產生了商業資本積,也有威尼斯、熱那亞和佛羅倫薩這樣的商業城,但那仍然是封建的貿易城,不是資笨主義的城市。
單純的貿易城邦不會發生工業革,也不具備發生工業革命的基礎和條件。
因為如果沒有殖民地提供的鉅額資本、巨量的低價原材料、全球市,就不會有提高生產力的需,也沒有工業革命發生的條件。貿易城邦體量太,勞動力不足是另外一個原因。
殖,才是資笨本主義產生、發生工業革命和西方崛起的真正原因!
在這,殖民既是資笨主義產生的條件和基,也是資笨主義產生的動力和需求。當,其他因素也有相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