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大明沒多少強軍了(第1/8頁)
章節報錯
張道濬之前跟他娘商量時,老太婆堅決反對兒子“從賊”。
奈何老張琢磨良久,已經打定了主意,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霍老太哭也哭了,鬧也鬧了,沒用。
“我也沒幾年好活了,隨你們鬧騰去吧。唉,不孝兒孫,無顏面對先祖。短毛後生,你好自為之。”
霍老太說了三兩句就黑著臉跑了。
張道濬擔心大統領發怒,李自成卻根本不在意。
“老太太也是出於好心,能理解,只是她看不懂天下大勢。投了革命軍就是不孝兒孫?總比投韃子好吧?你同輩兄弟張道澄、張道隆、張道濂、張道湜等等十幾人,原本的將來可都是韃子的官。”
張道濬艱難的嚥了口唾沫,“好在張氏一門及時歸順王師,總不會再讓祖宗蒙羞。”
李自成笑,“其實,原本十多年後你帶著兒子也投奔我了,跑去陝西當官……”
張道濬不敢接話。
“……然後,你會死在韃子手裡,兒子晚三年死。話說張道澄可是你親弟,崇禎九年以拔貢出任縣令,後來還自備馬兵五百儒衣從軍,跟我幹過仗。唉!爹死在韃子手裡,哥死在韃子手裡,結果他後來還不是去投韃了?”
“……”張道濬緊咬牙關,表情糾結。不知短毛是不是故意噁心人。
幸好他那個弟弟是從叔叔張鉁那邊過繼來的,勉強可以甩一下鍋。
明末類似張道澄那種人不少見。
比如,馬與進曾是遼陽訓導,後金攻遼陽中戰死。其在老家的夫人聽到訊息後,帶領家眷和女僕42人集體自盡。
當前環境下夫人殉節勉強能理解,可一堆僕人死個什麼勁,也不知道是不是被逼的。古代社會這種事情很常見。先把人逼死,然後上報要旌表。
可是,馬與進他兒子馬鳴佩當時在遼陽,以明諸生的身份歸降皇太極。最後做到了江南總督。
再過幾十年,馬與進孫子,也即馬鳴佩兒子馬雄鎮,做到了廣西巡撫。那會兒眼看吳三桂打過來了,那孫子率家人共38口殉清。真是鬧不懂他們咋想的。
(也可能馬與進並沒死在遼陽,而是投降了。明末這種被“殉國”之事也常見。大人物還能再次露面翻轉,小人物就沒法一一考證了。)
李自成又說道:“老張,你是聰明人,咱就不說那些虛的了。亂世英雄起四方,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以革命軍的作為,最多十年後就能問鼎天下。跟著我好好幹,前程遠大。”
張道濬當即離座伏地磕頭,“小臣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早說了別來虛頭巴腦這一套。”李自成雖然一臉享受,但還是裝模作樣撇撇嘴,“咱革命軍里人人平等,職務有上下,尊卑無二樣。起來吧。”
張道濬仍然又磕了一個頭才站起。
其實他非常想確定一下,短毛是不是真的後知五百年,是不是真的刀槍不入。可是他不敢開口問。
在竇莊小坐片刻,李自成又跟著張道濬出門去參觀他的火器場。
莊外東南面有座火星廟,佔地十餘畝。
每年正月初七,這裡都要起廟會。沁水、陽城、高平、澤州等地的鐵爐匠、冶煉業主都要親臨火星廟,祭祀“祝融”。
張道濬的火器製造場就設在廟旁邊。他親戚張瑆、張佐韓等人任火器、火炮總理,負責工場事情。
當前給山西巡撫宋統殷造的佛朗機炮、火繩槍、三眼銃已經出來不少了。
“大統領,這批貨要不要截留下來?”
“照舊傳送,多少能掙點錢。往後……暫時就不要再接生意,咱們的火器營也該編練了。”
李自成壓根看不上那堆破爛貨。
“你這地方也要改造一下,回頭我安排人來指導,再送你點絕技。將來出炮的速度翻十倍,成本還能降一半。不愁沒錢賺。”
說到掙錢,李自成又想起一茬。
“老張,前頭我收稅,那些土豪咋就不積極呢?他們是覺得革命軍不會殺人?還是覺得自己能對抗天兵?誰給他們的勇氣?武疼蘭嗎?我怎麼都想不通。”
張道濬也想不通武疼蘭是誰,又不好發問。
他說道:“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很有些摳門老貨捨命不捨財。我還聽過這麼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