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兩個臭皮匠(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大明啊……”
張道濬聽完之後神情複雜,長嘆一聲。
李自成忽然興奮道:“老張,你跟孔有德能不能拉上交情?若有他入夥,革命起碼提前兩年成功。”
只要拉攏住孔有德,東江人馬至少能掌握一半。到時候去皮島開個分基地,沿著海岸線架它兩百門炮,不信建奴能打過來。
再加上有李自成協調指揮,敵後抗韃游擊戰的效果肯定比毛文龍玩的強百倍。
只是那邊糧草、軍械之類的不好解決。皮島小了點,沒法自給自足。
要麼以戰養戰,搶韃子搶棒子搶大明,不知道能不能行;要麼就靠做走私生意補充消耗,那花的銀子就海了去了,李自成暫時養不起。
張道濬沉思片刻,搖頭,“革命軍要是有六七萬人馬,我倒有三分把握。現在根本沒可能。”
“唉,咱實力不夠哇。”李自成很無奈。雖然是意料之中的答案,他還是覺得挺可惜。
接下來,兩人再次討論了下佔據上黨的可能性。
圍繞上黨的一圈都是高山,雖然能通車的大路只有十一條,但是山間小路無數。革命軍人手不足,沒法全部看守住。
何況盆地裡還有十幾個縣,也沒法一口氣吃掉。到時候如果官軍內外夾擊,後果不容樂觀。
張道濬不看好。
他說道:“能堅守住歷山就不錯了。前頭在沁水縣收夏糧就炸窩了,如今再收商稅秋糧,鬧的動靜實在太大……”
附近一帶在朝中做高官的大戶多不勝數。就算賄賂了地方官,還有手眼通天的土豪士紳們往上捅事,根本瞞不住朝廷。
除非革命軍回報給他們的好處能超過人家繳納的賦稅,然而短時間內這又是不可能的。
佔據上黨行不通。
李自成無所謂道:“大不了繼續當流賊。東奔西跑是辛苦,但也能洗出去一部分意志不堅定之輩。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
原歷史線由於闖軍崛起過程太艱苦,所以李自成有大批部下戰死或叛逃。磨礪過後能剩下來的人都有三個特點:對李自成極其忠誠;有很強的戰鬥力;運氣好。
如果不夠忠誠,吃不下苦的早跑了;如果個人戰鬥力不行,也挺不過無數次大小對戰;在每次惡戰之後都能倖存下來,其中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好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體現。
只要在十多年轉戰中活下來的人,有一個算一個,全是優秀戰將。
張道濬點點頭,“咱們進可攻退可守,提前做好對策就行。”
他又提起了軍餉問題。
革命軍起兵以來,其實發下去的繳獲分成已經遠超十幾倍固定軍餉了,但是這樣不夠穩定。
張道濬認為革命軍既然有綱領有路線,最好一切制度都要正規起來。
李自成採納了這條建議。
反正山西老西兒富,隨便“勒索”一個土豪,就能收穫四五萬銀子。夠吃兩三個月。
萬曆年謝肇制說:“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徽州),江北則推山右。新安大賈,魚鹽為業,藏鏹有至百萬者,其它二三十萬則中買耳;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粟,其富甚於新安。”
“三晉富家,藏粟數百萬石,皆窖而封之。及開,則市者坌至,如趕集然。常有藏十數年不腐者。”
謝還說“北人不信南人有架空之樓,行於木杪;南人不信北人有萬斛之窖,藏於地中。”
及至清兵入關,山西“民家多有儲蓄”。
這是塊寶地。
“還有就是民政方面……”
張道濬說革命軍作為新興政權,不能把重點全部放到軍事上,同時也要開始培養自己的民政官吏。
每攻佔一座縣城就要讓他們接管政務,鍛鍊執政能力。這樣將來地盤擴大後才有足夠人手鞏固成果。不然就只能啟用舊官吏了。可那幫人的操守實在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