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盜所是應對盜匪生事之後的存在,禰衡所提的另外兩條,便可算是防微杜漸。

第一條自然是收繳民間的殺傷性武器。

所謂民間,無非平頭百姓以及望族豪紳。

對於後者,深知東漢這些豪族潛力的王政倒是始終重點關注,上行下效之下,如今天軍每攻一城,第一時間要做的便是強逼各家大戶交出刀槍弓弩等軍用武器,尤其是甲冑這些。

開陽豪族甚至因文丑攻城,被連續搜刮了兩次,如今家裡找個鐵器恐怕都難。

一方面,固然是在最大限度地降低這些不安定因素的威脅能力。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王政的家底太薄,來了徐州後依舊要找藉口搜刮一番,充裕自家軍隊的裝備武器。

相對而言,平頭百姓這塊,王政倒沒太在意過。

禰衡也是發現了這點後,主動補充起來。

按其建言,大漢民間尚武之氣本就甚重,尤其是徐州這等百戰之地,普通人家也同樣有些鐵尺、彈弓、這些玩意,亦是要盡數收繳!

誇張了點吧?

王政本有些猶豫,這不近似於秦始皇一樣收攏天下之兵鑄十二金人?

但在禰衡地連番進言下,王政最後還是勉強同意了。

至於第二條,則是治下各處郡縣,都要實行兩禁。

一則嚴禁聚眾集會,二則便是實行夜禁。

實行夜禁,夜間不得點火燭,這本就是大漢的舊例,王政自然沒覺得有什麼問題,相信那些百姓早已習以為常,也不會太過排斥。

關鍵而是在禁聚這一點上。

聽到禰衡的闡述,不僅王政,眾人都面面相覷起來。

原來這條,針對的已不是百姓,甚至不是各城望族,而是針對一個王政等人一直忽略過的存在。

宗教!

此時的大漢,梵教尚未傳入,自然是道門一方獨大。

但相較梵教的千廟萬寺共俸一祖,共拜一佛,道門內部的派別卻是極多,其劃分標準更不同於後世,非以開派祖師(如天師、全真),或地區勢力來劃分(武當,華山)。

而是以學理而分。

以功德標榜的積善派。

以信奉某一經典為特徵的經典派。

以桃木驅鬼,符水治病的符籙派。

以觀相,占卜為主的占驗派,以及開爐煉丹的丹鼎派。

當今之世,若論聲勢最大,信徒最多的,莫過於太平道和五斗米教。

兩個龐然大物在各地區傳教之下,多年來卻始終相安無事,便是因為兩者同屬於符籙派,有些香火情。

但按禰衡之言,卻是要讓王政率先代表太平道撕破臉了!

不玩什麼你好我好大家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