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論治(第1/3頁)
章節報錯
客觀來說,於公於私,王政本不應該揮出那一拳。
畢竟,彼時孫策已然棄劍認輸了。
於公,從大局上考慮,他和禰衡早已商議過在戰略上短期內是要和袁術保持住這種結盟關係的,將對方的大將打成重傷,委實不太合適。
於私,孫策本身的確是那種極有個人魅力的英雄人物,哪怕相較時日尚短,王政也對其觀感頗佳。
所以上場前的王政,本也是抱著打個平手,找回場面即可的主意。
可是在看到于禁的那副慘狀的瞬間,即便王政知道,無論自己給不給對方討回公道,對方都會在忠誠鎖定的情況下始終為他效命,他的心中卻還是湧起了無可抑制的衝動。
他不能坐視不管,讓于禁白挨這一拳!
必須要以牙還牙,以拳還拳!
這是無關利益的決定!
甚至,雖是因於禁而起,卻不僅僅是因為于禁。
在王政看來,自家的穿越、先知,乃至系統最大的意義,並非是讓他的身體越來越超凡...
而是他這一世,可以有足夠的底氣,在這個亂世面對大部分人,大多數情況下率性而為,恣意妄為。
不需要講什麼迂迴,退讓,更不需要做什麼妥協、隱忍。
至於少部分的情況....
穿越之處被黃巾裹挾,造反之前遇見了夏侯楙,以及直到目前還沒和世家這等龐然大物徹底撕破臉,王政可以隱忍,也可以妥協。
而此時已開始勢力成形的他,彼時的袁術,孫策,分量已然不夠。
當然,任性是要付出代價的。
走下臺的一路上,王政固然受到了天兵和百姓們英雄式的歡呼,可僅存的那百名吳兵,卻是人人臉色陰沉地直欲滴出水來,若非人數確實太過懸殊,又是在他的地盤上,恐怕早已掀起一場械鬥。
有點尷尬啊。
這等情況王政也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便讓禰衡負責善後,便匆忙地先離開了校場,溜之大吉。
......
這場較技一波三折,更因萬人旁觀,帶來的影響遠比王政想象的大。
便到了第二日,王政踱步遊廊之上,也還聽到一些婢女和僕童在興奮討論昨日那驚心動魄的一戰。
而當他走進大廳時,立刻便是一群人唰唰同時站起,紛紛喊道:“拜見將軍。”
于禁伏波倒也罷了,連那個古劍都是一臉崇拜地神色,倒讓王政忍不住看了下系統面框,旋即略感失望。
靠,你看這小子一臉小迷弟的模樣,系統啊,這都在認可度上沒達到入隊標準嗎?
他剛剛坐下,便見禰衡稟報道:“主公,孫校尉一行人已於昨夜盡數離城。”
王政哦了聲,這倒也是情理之中,以孫策那高傲性子,如今顏面掃地,自是不願在開陽多呆片刻,點頭表示知道了。
“將軍是沒看到啊。”古劍笑嘻嘻道:“那小白臉如今臉腫的跟個豬頭一樣,俺估計他回去便是其老孃估計都未必認得出來了,哈哈。”
眾人亦是紛紛附和,對其一陣冷嘲熱諷。
王政不用看也清楚,他48點力量之下那一拳的威力,自是十分清楚,甚至若非孫策身體素質過人,換成一般常人,恐怕這一拳便足以斃命。
“孫策確實是個英雄,勇武過人,若非吾有黃天所賜神力,恐怕也未必能勝過他。”王政擺了擺手,突然想到一事,望向禰衡:“孫策過了多久才甦醒的?”
“稟主公。”禰衡回憶了一番,回道:“大約半個時辰左右。”
唔...這個時間,比我預料的要短啊。
心中感慨了下孫策的體質果然非凡,王政不想再談這個話題,剛要討論正事,卻見禰衡突然正色道:“主公,衡有一言,不吐不快。”
王政一看禰衡的表情就知是要說些不順耳的話了,好聽點叫忠言,不好聽就是毒舌了。
不過他亦有心理準備,知道打完孫策其他人不說,禰衡作為謀士卻是必然要嘮叨勸誡一番的,便正色道:“願聞先生高論。”
果然,便見禰衡侃侃而談:“古人云,欲成大河者,必長其源;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源愈長,則此河之前途,愈有浩蕩奔騰之日。”
“主公如今已有立身之基,更為三軍統帥,萬民牧首,怎還可行匹夫之事,好勇鬥狠,輕身冒進,不顧身份,此一錯也!”
“孫策為袁術大將,既已認輸,何必再狠下辣手,如此行徑,大礙盟友之誼,此二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