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好事(第1/3頁)
章節報錯
郭永就近來到一個垛口,扶住城牆,遠近觀看。
由目測判斷,此次揚州軍面對西城動用的人馬依然還是千人上下,前行中,正中有一面大旗不斷地左右晃動,周圍許多的小旗相與呼應,以此來一邊調整陣型,一邊不斷迫近城池。
便就在敵人先頭營隊與城池之間,有一塊空曠的地帶,是前幾次的主要交戰場,橫七豎八遍佈屍體,大部分皆被泥水淹住了。還有很多被投石車砸出的凹坑,積滿雨水。部分坑中也有屍體。
看了片刻,郭永對左右吩咐道:“傳令下去,待賊寇入射程後,諸部可便宜行事。”
傳令官接令轉開,奔至指揮台,飆動軍旗。各級軍官見旗而動,此起彼伏的軍令、口令、號令頓時響起,士卒們紛紛刀出鞘、箭上弦。
此時忽然掀起一陣狂風,帶著呼嘯的聲響,卻是揚州軍的投石車先發動了。
巨石從天而降,正中城牆。碎石紛飛,殺聲大起。
郭永眼觀戰事,雖天上小雨繽紛,但是他卻如同深陷烈火地獄,焦躁不已,好不容易又打退了揚州軍的一次進攻,這時黃曄派人來請,說是之前出城的兩支哨騎終於在方才覓機進了城池,並帶來了關羽和蔡冒的回信。
郭永展開觀看,蔡冒的信上內容不必贅述,無非是讓城中不必擔心,援軍已經派出,至於關羽信上的內容就比較多了。
關羽首先告知郭永,為避免“吳牛部”發覺他依舊還在城外,原本是紮營在城外四十里處的一座山谷的,擔如今為了及時馳援江陵,已然改了紮營處,向前了十五里。
其次,他在接下來的時日內,並不會立刻展開進攻,而是會刻意分出一支兵馬,在城東周遭出現,儘量牽制住“吳牛部”,給城內減輕些壓力,也讓郭永、黃曄等人可以全力應付城西的戰事。
最後,關羽解釋了他不立刻展開進攻的原因,便是希望等襄陽的援軍全部抵達後,再與其合兵一處,發起總的反擊。
簡而概之,便是關羽依舊還在堅持之前“以堅城挫其銳氣,繼用精銳驟然奔襲”的計劃,只不過因為揚州軍的兵力變多之後,變成了將時間再拖延一些,且與襄陽軍聯手而已。
看完信後,郭永默然片刻,問從襄陽回來的哨騎道:“襄陽的援軍大約何時能夠抵達?”
“稟太守,”哨騎回道:“大約四五日內。”
“換而言之,也就是說,咱們還需要堅守江陵起碼五日?”
“正是。”
郭永顧盼全場:“諸位,可有問題嗎?”
“堅守五日?”一個武將聞言苦笑連連:“太守,賊軍攻城不過兩三日間,傷亡計程車卒便已近千了,若是再堅持五日,莫說城池能否守住,怕是守城之人,都要寥寥無幾了。”
“趙都尉所言甚是。”另一人也附和道:“眼下的情況不容樂觀,以末將拙見,由以往的經驗判斷,營部士卒但凡傷亡在三成左右,就會對士氣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若到得五成,十有八九定會產生潰敗!”
“雖然守城不同守野,且士卒大部分皆是江陵本地人,會相對讓他們的鬥志更加頑強,但是如果這等劇烈的減員情況得不到控制,持續惡化下去,三軍士氣實在堪憂。”
“影響士氣的何止是傷亡?”
一個武將散著頭髮,把發巾攥在手裡,臉上都是塵土,憤憤地說:“關羽在城外的訊息,城內也是有不少人知道的,關雲長威名素著,有他作為援軍,這本是提高士氣,鞏固人心的好事,但是戰至如今,關羽軍卻始終不肯助戰,這會讓多少人心懷不滿?太守可曾想過。”
“是啊,且經過這幾天的血戰,賊寇已快把護城河填平了,等到失去護城河這道屏障,我軍再無可據守的野戰陣地,賊寇的精銳逼至城下,雲梯、投石車、撞車,數管齊下,江陵的城牆本也不算太高,甚有可能吃受不住!”
“說到護城河,之前賊寇驅趕百姓填河,早已讓城中謠言四起,不少人說賊寇如此暴虐,如果咱們頑抗到底,等到城破之日,怕免不得就要屠城洩憤....太守,就算士卒撐得住,城牆撐得住,末將擔心人心這塊也快支撐不住了!”
這些議論,說實話,都是就事論事、確實面臨的有這些問題。
郭永沉默無聲,靜靜地聽他們說話,等到堂內重歸安靜,沒有人再開口了,他才慢慢起身,沉聲說道:“我雖非荊州出身,但既為南郡太守,堅守江陵乃是職責所在,生死早以置之度外。但念諸君與軍中的將士們捐軀命,膏草野,而賞不酬勳,以此痛心耳!”
“眼見援軍將至,只需再堅持五日,便可內外呼應,發起反擊,化解危局,待其時也,我也不必再為諸君有可能會‘賞不酬勳’而痛心。你們說的困難的確都有,我也理解,然而破賊在望之際,豈可萌生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