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劉璋(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劉璋的確是個厚道人,而張松這事做的又太不地道了!
甚至在劉備大軍壓境,兵臨城下,圍堵成都數十日的情況下,劉璋手下的官吏,百姓竟然都願意為他死守成都。(史載:吏民鹹欲死戰)
故此,借劉璋的此問,魯肅表面上是在講述本人的志向,其實卻是在委婉地投劉璋之所好。
出使別國,首要的一個前提,不能讓別國的主君討厭你,像原本的歷史上,張松後面出使許都,曹操見他的第一面就生出厭惡(先見張松人物猥瑣,五分不喜,正眼都不欲瞧,話都不像多說,那這出使還能有什麼好的結果?
果然,接著又因“聞言語衝撞”,曹操遂拂袖而起,轉入後堂,至此不用多說,張松的任務肯定是完成不了,直接白跑一趟。
魯肅當然不會犯這種低階的錯誤,他雖然沒帥到周瑜,荀彧那樣的地步,但怎麼也算個普通帥哥,加上身材高大,在形象這塊不說佔到便宜起碼不會吃虧。
再在言語刻意投人所好,不管他的任務能否完成,至少有一條現在已可保證,這次與劉璋的初見,他已經博得了對方一定程度的好感,那麼在接下來的交談中,起碼能得到一個“洗耳恭聽”的機會。
果然,便見劉璋愈發客氣起來:“尊使數日前便抵達成都,我卻因公務繁忙,拖延今夜相見,實在失禮,還請尊使不要見責。”
“劉益州言重了。”魯肅笑道:‘肅此番來,不但是為了我家主公,同樣也是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多等幾天,並不算什麼。’
“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劉璋訝道:“此話怎講?”
“自桓、靈以來,黃巾倡亂,天下爭橫,降至初平、建安之歲,董卓造逆,傕、汜繼虐,此盜賊蜂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
魯肅義正嚴詞地道:“幸有我家主公興于徐州,轉戰四方,掃清六合,時至今日,已是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故此肅來面見州牧,誠可謂上順天意,下應民心也。”
“所以此番前來成都,既是奉我主之命,也是為了天下黎民百姓而來!”
聞聽此言,劉璋先是面色愕然,旋即啞然失笑,信裡還說匡扶漢室,嘴上這就“天命所歸”了?
“尊使言之甚是。”劉璋頓了頓道:“尊使不辭千里,來我蜀地,路上勞苦,說起來很多年前我曾經去過一次徐州,當時剛逢黃巾肆虐,白骨遍野,不知厲陽後執政後風土如何?”
“自我主執政以來,輕徭薄賦,百姓樂服。”
“那徐州人物如何?”
“霸王故里,自是民風尚武,不亞北地,而吾主出身齊魯之地,一番教化勸學之下,亦成禮儀之邦,拔乎中原,可謂文武兼修。”
劉璋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又問道:“厲陽侯手下,如魯使般高才者幾人?”
“吾主帳下,英傑動以百數,譬如粲爛繁星,如肅這等不才之輩,可謂車載斗量,不可勝計。”
“若如尊使所說,厲陽侯手下人才輩出,那想來也不差你一個。”
劉璋笑道:“何不就此留在成都?我與厲陽侯皆為漢臣,你也不算另投別主,且聞厲陽侯器量雅達,料來定會有成人之美,子敬以為如何?”卻是他見魯肅風采照人,一時間竟起了愛才之心。
但劉璋忽出此問,卻是大出了魯肅的意料,一時不由愕然,竟不知如何回答,好一會兒才拱手說道:“先行拜謝劉益州的厚意。不過肅已與吾主定了主臣的名分,道義所在,雖蒙貴人錯愛,卻也不敢答應。”
這個回答不算高明,劉璋卻從其懇切的言辭中聽出發自肺腑,不由嘆道:“厲陽侯得人至斯,何其幸哉?”
夜色沉沉,已近五更,除了雨聲之外,堂中一片寂靜。
雨水落在庭上,風涼如水。因為漸漸下大,雨聲已不再是點點滴滴,而是響成了一片,似從遠遠的地方傳來,又彷彿近在咫尺。
放在室內案几上的茶水已涼,王累示意侍女將之潑去,換上新茶。青瓷的茶碗,紅漆的案面。茶碗裡茶葉根根豎立,漂浮水中,熱氣蒸氳,與燭光混成一處。
卻見魯肅又道:“我主討滅賊臣,撥亂反正,所以四方仰德,眾士傾心,這和劉益州因仁義愛民得到蜀地英才的歸心,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這一句就合適多了,既稱讚了王政,同時不露聲色地捧了劉璋,且把話題重又拉回到了他出使的本意上,劉璋不覺莞爾,但卻還是不肯轉入正題:“討滅賊臣,撥亂反正?說實話,我對厲陽侯聞名已久,只是可惜至今尚且沒有機會得見,請問他的為人如何?志向如何?”
“我主轄三州之地,理九郡之民,一舉一動,皆如日月之行,為萬眾仰望,每有一個決定,都會關係到無數百姓的禍福,故此,他為人寬宏大量,時刻以蒼生為念,至於志向麼,自然是想要稱其所職,不致愧對百姓,有失朝廷寄重,故而,每有小錯,必定改之。”
這一句的回答更是合適。一方面點明瞭王政的為人和志向,是想要做一個稱職的人君;另一方面也很坦率地說出人無完人,王政也會犯下小錯,但是很快必然就會“改之”。
這要比單純的讚譽更容易令人接受和相信,不止無損王政的形象,實則賦予人性,在保持真實性的同時給了一定程度的美化。
“尊使欲效子貢之志,果然有子貢的才幹。”
劉璋和王累對視一眼,擊節讚歎,旋即正襟危坐:“不知來我成都,有何教我?”
位居州牧之位多年,雖然性格上有些缺陷,但這不代表劉璋便一無是處。
從見魯肅開始,先是試探魯肅的真實才幹,接著打聽徐州的人物風土,最後才詢問王政的為人志向。在經過一番瞭解和鋪墊後,才將話題言歸正傳,由這一番旁敲側擊便能看出,劉璋的城府並不算淺。
魯肅頓時精神一振,袍袖一拂,微微躬身作揖,方一開口便是驚人之語,“州牧坐擁天府之國,此高帝龍興之地也!”
風聲雨聲,夜色星光,兩國對談,剛入正題。
 本章完